酱油、调味酱的年度风向标来了!看海天、李锦记、加加、红杉资本都透露了什么

酱油的智能制造、市场的细分打造、资本的渗透加速……成为今年酱油、调味酱行业的热词。

这是海天、李锦记、加加、希悦尔、百利盖、红杉资本等行业大佬,5月24日在 “2017中国酱油、调味酱产业下一站机遇论道暨2017调味品行业投融资发展论坛”上,频频提到的。 

1


一年一度的酱油、调味酱盛会

据了解,该论坛是由中国调味品协会酱油专委会与调味酱专委会联合主办,这是一次酱油与调味酱两个大产业联合的会议,也是一次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融合的会议。

海天、李锦记、加加、珠江桥、韩国大象集团等调味界名企,以及“包装巨头”希悦尔、“瓶盖巨头”百利盖、“资本大鳄”红杉资本等, 来自行业内的酱油、调味酱及上下游企业共150余人参会。

本次会议是酱油和调味酱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领导机构成立后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年会,旨在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酱油和调味酱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以及调味品行业资本市场的发展。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致辞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卫祥云在论坛上致辞,卫会长结合经济形势、餐饮业的发展情况,从把握宏观、提高毛利、调整结构、品牌效应、市场开拓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做专题报告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以“中国酱油、调味酱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题作了专题报告,白会长的报告从调味品行业企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和产品数据等方面对调味品行业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数据统计分析,全方位展现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海天:智能制造还有很多机会

作为全球调味品航母,海天味业已经连续多年保持2位数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秘诀是什么?

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发言

“是因为海天遇上了智能制造。” 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说。

近年来,海天的增长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增资扩产,而是由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向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转型升级,使海天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食品安全等进一步提升。

海天一直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实现规模化生产,然后再通过规模生产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来提升竞争力,最终才有了今天的海天。

3


加加:细分市场打天下


加加是中国酱油第一股,自1997年开始“一瓶酱油打天下”,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创新力。

2002年针对市场消费心理,提出”节约、实惠”的口号,一瓶当作两瓶用的加加酱油一炮而红;同年11月斥巨资4800万元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做广告,开调味品行业先河;2005年又提出了“炒菜用老抽;凉拌用生抽”的消费新主张,受到市场欢迎;2010年提出“淡酱油”的概念,加剧了调味品的细分趋势,同时首次以非传统酱油名称命名酱油产品,“加加面条鲜”至今仍是加加的拳头产品。

参加本次会议的加加集团总经理刘永交对此的理解是,创新是加加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在当前消费升级的新环境下,人们消费理念、消费诉求、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基本需求在减少,潜力需求在上升,企业更应该创新。

加加集团总经理刘永交发言

不过,刘永交同时说,传承也很重要。无论何时,产品都是第一位的。目前行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品,而不是营销模式。未来,品牌和产品一定是高度融合的,销售即沟通,营销即口碑,产品即品牌。


4


韩国大象食品的中国梦

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韩国大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相喆,介绍了韩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韩国大象集团成立于1956年,目前有32家子公司,年销售额224亿元人民币,主要产品为食品及食品原料,其中调味品主要有味精、综合调料、盐、酱类、食用油等。

韩国大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相喆发言

据李相喆介绍,韩国2016年的酱油、醋产量分别为17.95万吨、4.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88%、17.6%,酱油市场负增长,醋市场增长相对迅速。醋市场的增长主要是因为韩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减肥,果醋、谷食醋等功能性食醋、高档食醋大受欢迎。

不过,由于只有5000万人口,韩国的调味品市场规模极为有限,这也是大象集团为何要到海外发展的主要原因。李相喆称,韩国大象集团未来将集中力量做大中国市场,愿意以收购、控股或者合作新建的模式与中国企业合作,合作规模最好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


5



珠江桥 凤凰涅磐之后的创新之路


珠江桥在2011年11月正式申报了IPO材料,2012年5月就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但不幸的是,此后资本市场经历了16个月的冻结期,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2013年3月份,珠江桥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销了IPO。一个普遍性的规律是,从资本市场撤盘之后企业的结局都不怎么好,95%的企业可能是遭市场淘汰或者是被兼并。珠江桥也不例外,由此引来了自身发展的一个拐点。面临重重困境,它究竟要如何突围?

珠江桥营运总监周朝晖发言

对此,珠江桥营运总监周朝晖介绍,面对退市之后的困局,珠江桥人坚信“信心比金子还重要”,他们将困境当成机遇,涅磐重生,坚持创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珠江桥的创新首先是从原来的标准化,逐渐过渡到一个个性化的方案。其次是进行市场的转型,紧跟新形势,兼顾线上线线下的渠道,并由此开发专供线上的产品与包装。第三是生产的转型,尽可能的规模化。在这方面,珠江桥主推的是定制化和柔性化的生产。2016年,珠江桥共接了10240个订单,涉及870产品条码,怎么去满足这些零散的订单生产?怎么满足市场越来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珠江桥靠的就是定制化和柔性化的生产。目前,大规模、集中式的生产还是调味品企业发展的主流,珠江桥能从上市失败的困境中走出来,并在技术上、市场上甚至投资方式上领行业之先,正可谓是凤凰涅槃。


6


调味品——资本的新宠


上市和资本,是当前调味品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而高速增长、逆势而上的调味品企业也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越来越多的调味品企业通过引入资本、股权融资、上市等多种方式募集发展资金,谋取更大发展。

加华伟业曾在2010年投资加加食品,其资本合伙人苏文俊在本次会议上详解了调味品企业如何走好产融结合之道。

苏文俊认为,调味品企业上市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上市后做好市值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深化、产业深化、产融深化,从优秀走向卓越。

比如加加食品,借助上市后的资本逐利和品牌效应,实现了生产线的更新换代,并针对消费升级,将传统普通酱油提升为原酿造,实现了大单品战略。随后,2012年底,加加收购了阆中王中王食品,自此展开了西南地区的调味品和植物油布局,不仅缓解了产能的不足,还实现了新品类的延伸。2015年,加加的大股东卓越集团收购了辣妹子,使加加的产业进一步深化。

加加食品还于2014年出资2亿元与加华伟业合作新设立了一只5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产融结合更为紧密。目前,该只基金仍在为加加贡献着客观的利润。

而作为资本界的大鳄,红杉资本也十分关注调味品企业。其资本合伙人王岑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节奏加快,审批加速,新一波上市浪潮已经开启,而年轻的品牌和企业家的摸索期几近结束,将进入高速增长和成熟期。资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投机心态渐消,更注重企业的实力和品牌。企业做品牌虽然很难很苦,但不做品牌会更难更苦,而且资本不会帮你埋单。可见,调味品企业要想上市,产品力、品牌力一个都不能少。 

【本次论坛中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行业产销量报告、企业优秀经验分享信息,中国调味品协会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