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酱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香港圆满召开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做大会致辞
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惠中做大会致辞
 
    2014年5月14日,2014年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酱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香港召开。会议由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酱专业委员会主办、香港李锦记集团承办。会议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行业专家和调味酱生产企业代表等80多人参会。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做大会致辞。她在致辞中谈到,2013年以来,中国调味品产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牌集中度提高的发展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也逐步显现出来。同时,随着市场商业形态和互联网经济的演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的依靠生产规模和产品的销量来进行,而是看谁能够真正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这无疑对调味品产业这一传统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可以说这一挑战才刚刚开始,产业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仍将继续下去;同时她在谈到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时表示首先需要研究消费者,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来分析和定位企业的产品,做好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关于产品的发展和分类问题,她提到调味品产品的种类丰富,按照调味品分类的国家标准,调味品产业包括17大类产品。每类产品的发展与规模不尽相同。最大的为酱油产业,发展最快的为复合调味料产业。而目前备受企业关注并将其作为企业开发新品和打开差异化市场的最热门产业之一即为酱类产业。酱类产品从口味上分为中式酱和西式酱(如花生酱、沙拉酱、意面酱等);从配料上看分为单一酱类产品(如豆酱、面酱和芥末酱等)和复合调味酱产品。从工艺上看,又分为发酵酱和非发酵。中式酱的产品依照地域呈现不同的产品特点:如东北的熟豆酱、豆瓣酱,华北地区的甜面酱、黄豆酱、芝麻酱,四川的香辣酱、豆豉、豆瓣酱,桂林地区辣椒酱,贵州的油辣椒、风味豆豉酱,湖南的剁椒酱,广东叉烧酱、沙茶酱、XO酱、海鲜酱等。地域性特点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尤其不以企业所在地域来确定,而是以地域消费特点来加以区分的。全国性品牌企业,如李锦记已经不局限于生产企业所在地域的广式调味酱,而是随着全国性渠道的开拓,逐渐开发适销对路且满足各地域消费需求的酱类产品。与此同时,一些没有明显地域特点的花色酱产品也快速发展起来,如香菇酱、牛肉酱、番茄酱等。如此丰富和庞大的品种体系,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需要行业企业开展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最后,她介绍今天的会议内容既有酱类产品的市场研究、食品安全管理、新品开拓与创新的论述,也有酱类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包装的创新的专题发言。现场还对一些重点的酱类代表性产品进行了展示,希望能给今天参会的所有全国酱类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代表性品牌企业带来一些启发。大家一起努力促进调味酱产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会上,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酱专委会主任委员、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在致辞中就李锦记集团行业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做了分享和介绍。
    在专题发言环节,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纷纷就目前调味酱行业关注的食品安全及产品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研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关海山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汴生教授分别就《创新基因组学技术在调味料生产中的应用》和《调味酱类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和分享,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从报告中受益匪浅。来自企业的代表随后也针对自身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的一些实践及成果和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李锦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研究与发展总监林璎、食品法规与标准经理和美狮传媒集团项目总监张滨燕分别以《调味品在餐饮业现代化和产品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调味品全球法规分享》和《调味酱包装的创新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题和与会嘉宾展开了讨论。
    在座谈交流环节,中国调味品协会科技部负责人就协会调味酱产品标准、技术等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向与会代表做了简要介绍。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胜枚总结了2013年调味酱专委会工作和提出2014年的工作计划。另外,参会人员对中国调味酱产业的产品介绍与发展趋势和调味酱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