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火锅调料专业委员会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河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推进道德诚信建设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记者:不久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八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建立“食品安全道德诚信体系”。在当前我省食品产业量大面广、食品安全主体众多的形势下,推行道德诚信建设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李同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心和诚信既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更是一种蕴藏着巨大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我们坚持把食品安全领域道德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融入全省开展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建机制、树典型、搭平台,引导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大力倡导食品行业“凭良心做事、靠诚信经营”的道德风尚和职业导向。在食品安全方面,坚持教育引导与惩戒约束相结合、阶段治理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积极推进食品行业道德诚信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记者:目前我省食品行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食用农产品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食品生产经营的准入门槛较低。面对这种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在食品行业中加强道德诚信建设?
    李同亮: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坚持把食品行业道德诚信建设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省政府相继印发实施了《食品安全企业自律机制》、《食品安全工作约谈机制》、《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刚性约束制度,将常态化食品安全道德诚信建设融入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的全过程。同时,我们还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在技改投入、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全省形成食品行业“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利益导向。
    记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难题,在“一对一”、“人盯人”监管很难实现的前提下,道德诚信建设如何来发挥作用?
    李同亮:正因为小作坊、摊贩监管难以实现“一对一”、“人盯人”,道德诚信建设才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5月,保定市“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使用复炸油炸油条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我们及时谋划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省食品行业产生极大“冲击波”和“正能量”。
    此后,我们因势利导,加快促进食品摊贩业变革。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各地也相继细化出台了有关加强食品摊贩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在先进典型示范感召下,食品行业迅速掀起道德诚信建设比、学、赶、超热潮。
    记者: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道德诚信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务虚性,如何做到“虚功实做”,使各级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学有目标、抓有载体、干有平台、成效有考核呢?
    李同亮:我们注重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大食品行业道德诚信建设创新力度。
    譬如,省政府食安办会同省科学院着手研发食品安全诚信数据库,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基于云计算模式,加紧建立信息互通互补、动态实时更新、应用系统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红黑榜、企业商品追溯和串货查询等信息服务,最终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问题可追查、监管可规范。
    同时,我们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通过出台有奖举报办法、设立举报中心和专项奖励资金、发布有奖举报公告、开通全省统一的有奖举报专用号码96321等措施,及时查处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此外,我们还在全省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示范街、示范店等创建活动,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