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中加上色素和盐,用木棍搅拌一下就成了中国名牌“海天酱油”。
24日上午,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塘夏分局的配合下,突查了塘夏镇青云岭村的一家调味品制假厂,现场查获大量伪劣酱油、料酒等调料以及假冒名牌商标。同时对在该厂旁发现的两家豆腐黑作坊进行了查处。
假酱油一天产600瓶
“一队封住后门,我带二队去前门。”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直属分局负责人严锦明安排好现场的布置后,一声令下,执法队员冲进了制假工厂。
这家仅80平方米左右的工厂,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而工厂里的3名制假人员还在往瓶子中灌装他们生产的“酱油”。
现场有500个玻璃瓶,其中已经有1/3已经灌装完成,只等待包装就可以“出厂”。顺着灌装的管道连接的是一个大型的塑料桶,没有桶盖,桶中还插着一根木棍。
现场的一名制假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天生产伪劣的酱油或者料酒600多瓶。
制假“秘方”贴墙上
在该工厂的墙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张纸条:料酒:盐,一铁碗;酱色,一铁碗;防腐剂,2市斤;酒香料,0.2市斤。
现场一名制假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就是按照这个“配方”,然后加入自来水用木棍搅拌一下就成了料酒,按照这个配方,一大桶大概可以灌1000瓶左右。现场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这个去计算,制假的利润至少在100倍以上。
而在工厂旁边的另外一间小房子里,堆满了假冒名牌产品的商标,“大概有8万多张,都是‘海天’、‘味事达’、‘美味源’等著名商标。”一执法人员介绍。
附近端掉两黑豆腐作坊
“这个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只是看到这边房子在冒烟,过来一看,没想到是个黑作坊。”严锦明告诉记者,“有一家规模还不小,面积有近300平方米。”
在作坊里看到,整个作坊热气腾腾,该作坊不仅制作豆腐,还加工豆腐干以及香干等豆制品。
在离该作坊不远处就是垃圾处理厂,而在它的旁边就是一个水塘,作坊里面苍蝇飞舞,卫生状况非常差。执法人员对现场进行控制后,一些工人居然还继续生产,“这个焦了就卖不出去了。”一工人说。
该作坊老板张某是湖南人,据他介绍,他们生产的豆制品主要是销往塘夏一些市场的摊贩,每天凌晨2时送货。
春节临近,市民对春节期间食品安全非常关注。对此,严锦明告诉记者,他们将会加强查处力度,与各镇区分局联动,以确保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