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激活果醋饮的几个要点(一)

      2007年1—8月,乐天华邦的果醋饮料在北京市场上默默地实现了330万元的销售收入。紧接着,早就试探性地推出“醋美”果醋饮的北京汇源,再次推出了“果汁醋”,并高调宣称要“打造果汁醋第一品牌,将汇源果汁醋的标准推举为国家标准”,并邀请陈佩斯与朱时茂作为形象代言人。然而历经近10年不懈推广,曾让很多经销商、零售商甚至是消费者表示出强烈兴趣的果醋饮,在汇源“高调”介入后至今半年过去了,汇源的果醋饮在终端反响平平,依然难以激起消费者的消费势热情,果醋饮也不见即将要爆发的迹象,个中原因值得企业的思考。

      笔者认为,果醋饮未能被快速激活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未能正确而全面地解决其根本问题,果醋饮企业应当在考虑果醋饮自身特点的同时,借鉴茶饮料、果汁饮料、瓶装水及凉茶、乳饮料等其它饮料的成功经验,找到打动消费者,引起消费者强烈共鸣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激活果醋饮,开创大场面的目的。

      首先要正确解决“果醋饮是什么?什么是果醋饮?”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未果醋饮上市以来,关于“果醋饮是什么?什么是果醋饮?”的问题就一直没有得根本性解决,包括汇源2005年推出的“醋美”及目前所推出的“果汁醋”。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一种是称之为“果醋”,如苹果醋、葡萄醋;另一种是称“果汁醋”,如汇源的“醋美”、“果汁醋”;再一种是称为“果醋饮料”,如苹果/葡萄醋饮、苹果/葡萄醋爽等。

       果醋饮是“一种可以直接饮用的饮料,而不是用来作调味品”这一点各企业并无异议。但从产品配料到名称上混乱,即使一些业内人士都不太好理清,因此消费者更是难以理解——北京某企业的果醋饮曾用类似于装葡萄糖注射液的瓶子与调味醋放在一起,曾有消费者认为果醋饮就是醋,还有消费者认为所谓的果醋饮就是果汁加上醋。

      那么“果醋饮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果醋饮呢?

      笔者的观点是:果醋饮就是一种饮料,它必须以水果或果汁发酵酿造的果醋为主要原料,而且以果醋的含量来评价是低浓果醋饮还是高浓果醋饮,进行调味而加入的果汁的含量应当得到控制。所以真正的低果醋饮的代表应当是“上海富迪的爱吃醋”,高浓果醋饮的代表应当是“原创”、“麦金利等”在餐饮销售的那些果醋饮,而汇源的“高果汁含量+果醋”的“果汁醋”是对“果醋饮”名称误读。

      其次要通过品类名解决消费者的口感障碍与亲近感问题

      “苹果/葡萄醋”、“果汁醋”直接让消费者联想到的就是“酸涩”与“强烈刺激”的调味醋,很难给予消费者以亲近感,或者让消费者误解为本质还是是果汁,只是加上醋而已。因此,企业必须要从品类名上既形成与调味醋的最大限度的区隔,消除消费者的口感障碍,形成口感认同感;同时也要与果汁饮料形成区隔。即果醋饮的品类名的核心体现要素有三条:一是饮料,二是醋饮料,三是果醋饮料。

      瓶装水的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天然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等品类名表明其或干净、卫生或健康;茶饮料的“茶”字将“茶饮料”与“茶水”紧密相连;凉茶的一个“凉”字让人自然认同其“降火”功能;“酸酸”和“乳”字,让消费者直接认同其口感与营销价值。其它还有如“水晶葡萄”、“鲜橙多”、“纯牛奶”、“低糖高钙酸奶”等均能够给企业以启示。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果醋饮”及山西某醋饮企业的“苹果/葡萄醋爽”这两个品类名。二者同时体现了是醋饮的三个核心要素,特别是后者,一个“爽”字,形成了果醋饮与调味醋的自然区分,并且直接告知了消费者果醋饮的口感,起到了最大限度解决消费者的口感障碍与亲近感问题。

      当然,企业还应当解决产品自身的口感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 “醋味”的轻重——轻了,影响消费者的认同感,重了,又会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不适应感。

     第三要解决正确核心消费群定位与果醋饮的诉求方向问题除早期的上海“富迪”和后来的山西“紫晨”曾将产品定位于普通大众,以3.5~3.8元左右的价格在大中小型商超与零售店销售外,其它果醋饮基本上以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价格将餐饮作为主渠道。同时,“富迪”以“爱吃醋” 作为副品牌名,“紫晨”以“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作为副品牌名,将年轻女性作为目标消费群进行情感方面的诉求。而其它品牌则基本上立足于“解酒” 和“美容”等功能,以喝酒的男士和女士为目标消费群,包括汇源的“醋美”和“果汁醋”——以陈佩斯与朱时茂这对中年男人作为形象代言人,并汇源将“具有三降一软(降压、降脂、降糖和软化血管)、解酒解油腻、无糖、减肥、美容”作为产品的诉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