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标准”引发四川调味品“老字号”热议
反对方:标准会让传统失去特色
听说馒头也有了国标,多数消费者第一反应是新鲜,甚至感觉“好笑”。“吃了几十年馒头,这下突然就要标准了,有意义吗?”成都市民李先生认为,传统食品由祖先从实践中摸索而来,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大家都吃惯了的口味,只要保证了安全卫生,有什么必要去制定一套专门的标准?
著名的四川传统调味品郫县豆瓣生产厂家之一———郫县绍丰和调味品公司负责人说,按郫县豆瓣的传统工艺,豆瓣从发酵、晾晒到窖藏,前后需要一年多时间。所有过程全由手工制作,不加防腐剂,工具全是木器,也不添加任何工业原料,保证“一日三晒”,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但唯如此,才能使味道达到最佳。而按照现在的“标准化”生产,从豆子进厂到豆瓣出厂进入消费者口中,全过程只需要3-5天便可完成。工序减少了,成本节约了,可是味道也没有原来那么正宗了。据介绍,该公司部分引入了工业化生产后,消费者流失了不少,销量明显受到影响。“这充分说明,传统食品不能丢了传统的工艺。”该负责人认为。
省美食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烹专教师陈实更是坚决反对对传统食品制定国家标准。“传统食品既是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艺术!”他举例说,成都人都爱吃龙抄手、钟水饺,倘若对抄手、水饺也制定一个国家标准,规定其外观、佐料、口味,那么,龙抄手就不是龙抄手,钟水饺也不再成其为钟水饺了。
“传统美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需要传承历史,不应该因标准而失去了千百年来的固有特色。”陈实说。
赞成者:规矩是走出国门敲门砖
“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任何传统都应该与时代接轨。”新繁泡菜食品公司副总张文孝则认为,传统食品的传统工艺固然有其优良的一面,但也应该引进先进科技,推动技术革新,根据市场变化推出符合标准的新产品,这样才能赢得更大市场。
张文孝举例说,传统的泡菜无论味道多好,如果不符合进口国的卫生检测标准,就绝对进入不了国外市场。所以,必须得有一套标准,企业依照标准去做,才能取得更多人的认可,也才能做大做强。据介绍,新繁泡菜公司购进一套同行业中最先进的生物检测和灭菌设备,并严格按照美国FDA卫生检测标准及国家酱腌菜食品卫生标准生产。因此,虽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但该公司产品遍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而没有遭遇麻烦。
在西南食品城做小食品批发的老刘也表示,食品质量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有个“规矩”,对于卖食品的也省心。
主管部门: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副处长王祥文介绍,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我省地方传统食品种类繁多,已有20多种制定了地方性标准,有推荐性标准,也有强制标准,而绝大多数食品都有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对传统食品制定标准是否会影响其多年流传的特色?王祥文表示,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标准一般只原则性规定应该使用什么原料,不应该使用什么原料,最终是否符合检测指标,至于工艺流程、味道咸淡、制作时间长短等完全由企业自己掌握。
王祥文举例说,川式泡菜标准制定出来前,很多小作坊随意生产,引起市场混乱,并发生了一次引起多方关注的“毒泡菜事件”。2005年,我省出台泡菜标准,对泡菜生产企业进行了有效规范,再没有发生类似的质量安全事件。
“今年我国将有2000多项新标准出台,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是必由之路。”王祥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