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食品安全年度报告及状况分析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相关部门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的出台,我国食品质量不断提高,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

    2007年全国工商机关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经营行为,净化了食品市场秩序。全年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56.86万个次,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快速检测740多万批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7.9万件,保障了市场消费安全。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16835个批发市场、50318个集贸市场、25444个商场、80462个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10万个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建立了质量管理员制度和质量自检制度。

    《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2007年上半年,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5.1%,我国消费量最大的前10类食品为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其中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8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7.6%。农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根据2007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1.4%,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从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情况也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协会(委员会,下同)统计汇总,2007年共受理消费者关于食品方面的投诉36815件,与2006年相比,投诉总量下降12.6%,涉及食品质量安全、价格、计量、假冒和虚假品质表示的投诉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涉及食品质量和假冒的投诉数量分别下降12.2%和27.1%。

    在保健食品方面,200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保健食品投诉5086件,较2006年下降18.2%,保健食品纠纷明显减少。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市场监测中心主任王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保健品投诉的明显下降,首先得力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保健品监管力度的加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家工商总局等11部委今年联合启动2007年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保健食品广告作为重点监管内容之一,媒体舆论环境得到净化;在保健食品市场准入方面,增加了现场核查的程序,审批环节更加严格;同时加强了对保健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市售保健食品合格率提升;接连出台的相关法规对净化保健品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从消费环节看,2007年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对保健食品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多,也是投诉下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