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从盐勺油壶看民生工程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2007年,北京市民厨房里多了小盐勺,很快还将拥有小油壶,而身边无烟场所的增多,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相关部门推行“控烟”的力度。这些小至柴米油盐的举措,已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也是政府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小盐勺装着大民生。“不吸烟,管好嘴,迈开腿”是由政府大力推动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样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而被重视起来,其中,充满着以人为本的关怀。

  家中饮食推行控油限盐

  北方人的饮食多少年来都是口味偏重且较为油腻,而医学研究表明,油吃多容易使人发胖并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盐摄入过量则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今年年中,北京市卫生局在各区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社区组织将500万个小盐勺发放到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学校、单位、家庭。针对北京市人户分离的现象,市卫生局还将一部分盐勺发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委会,以便于市民就近领取。

  限量盐勺与普通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勺体相当于一个量杯,容量恰好为2克食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拥有限量盐勺后,市民可依据家中人数计算用量,尽量不超过用盐标准。6月底,市卫生局还组织了有关专家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北京市城八区卫生局的盐勺发放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百姓进行了食盐与健康相关知识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政府免费发放的盐勺十分欢迎,认为政府能够替老百姓的健康考虑,是实实在在地替百姓办实事。

  继小盐勺之后,北京市政府还将向在京每户居民家庭免费发放一个限量油壶。目前,“小油壶”样式确定和前期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发往每一个家庭的小油壶可以满足一家三口一周的用油量,容积定为525毫升。

  当然,对于很多一天三餐至少有两顿在外面吃的人来说,小盐勺、小油壶虽好,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用到。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部分人普遍认为,这一勺一壶对于他们而言,其标志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作用:有了它们,就等于是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饮食应该健康,要防止“病从口入”。难怪健康专家表示,限盐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一把两克小盐勺承载着一家人的健康,把握住了小盐勺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把握住了健康。

  外出吃饭讲究分级下馆子

  “下馆子吃饭,除了饭菜要可口,价钱要实惠,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以前光能看到餐厅等表面,食品到底干不干净,安不安全,谁也说不清,现在好了,一目了然,吃着放心。看来以后这下馆子也得看等级了!”这是朝阳区慧忠北里餐饮一条街成为北京首条A级食品卫生示范街之后,老食客发出的由衷赞叹。

  随着这场被喻为“餐饮业食品卫生革命”的餐馆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北京市民外出就餐有了明确的卫生参考标准。消费者可以在餐馆大门口或店堂内查看按卫生部门要求统一制作、悬挂的卫生等级标牌,在餐厅入口处看到摆放的包含卫生等级信息的“卫生监督信息平台”,或在店堂内醒目位置看到张贴的包含卫生等级信息的“餐饮卫生监管信息公示栏”,还可以查看其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已经在餐饮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右上角粘贴了蓝色的卫生等级标志)。另外,消费者也可以登录北京卫生监督网(www.bjhi.gov.cn),查询全市餐饮单位的卫生等级。其中,A级代表卫生优秀,B级代表卫生规范,C级代表卫生基本合格,D级代表存在一定卫生问题,需要限期改进。

  目前,北京已投放了首批3512家A、B级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公示牌),初步实现了一进门在显眼位置就能看见卫生等级信息公示,保证明明白白就餐。下一步将率先在朝阳区的所有A、B级餐厅入口处全部摆放卫生监督信息平台,以后逐步推广到全市所有餐厅,让消费者能在卫生等级上实现心中有数。

  根据北京卫生监督网公布的数字,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市共有A级餐饮单位2117个(6.09%),B级餐饮单位13655个(39.3%),C级餐饮单位18762个(54.00%),D级餐饮单位213个(0.61%)。

  “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对餐饮企业的卫生管理、卫生设施和加工过程,包括食品原料、加工过程、餐饮具消毒、餐厅卫生、环境卫生等在内,逐一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量化评分,按照所得分数高低,对餐饮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卫生执法监督信息中心主任蔡昌晶表示,分级公示让消费者有了知情权、选择权,同时,也便于消费者实施监督权,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无烟场所推动大力控烟

  今年4月,北京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和市爱卫会联合发出《关于在北京市餐饮业开展控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大、中型餐饮经营场所应当提倡全面禁烟,不能达到全面禁烟的餐厅,应做分区管理;今年世界无烟日,协和、宣武、积水潭等166家医院挂上了“无烟医院”的牌子,到明年6月,全市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院和民营医院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都将达到无烟标准;今年10月开始,“绿色TAXI——无烟车厢,人人健康”为主题的控烟活动正式启动,并规定自下月起,所有出租车司机不得在车内吸烟,否则,司机将被罚款100到200元,同时,司机也有义务劝阻乘客不在车内吸烟;根据《北京2008无烟奥运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奥运村、奥运场馆的比赛和观看场地以及奥运指定宾馆的客房等八类场所将全面禁烟。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平均吸烟率高达37.6%,烟民总数世界第一。而我国每年有75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即平均每天2000多人。尽管已经证实,吸烟可引起包括肺癌、肝癌、胃癌、心脏病等25种能夺命的疾病,还能降低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仍有大量烟民无法摆脱烟瘾。当然,随着控烟行动的推进,这些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愈发地感受到“烟瘾”带来的种种不便,而对于不吸烟人的人来说,上述举措则令他们欢呼雀跃:“现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保护,这种行政手段还是很必要的。”

  此外,“无烟奥运”对于烟民来说,可能并不仅仅意味着不便。“如果想去现场观看奥运比赛,从现在起就该决心戒烟了,至少得控制烟量——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一场好几个小时的比赛看下来,也够难受的。”一位烟龄30多年的老烟民也动了戒烟的念头。

  专家指出,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吸烟者,需要在药物的帮助下戒烟,但这些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的烟民,更需要专业的医师指导。在这方面,卫生部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1996年北京集中在全市医院开设了21家戒烟门诊,今年7月,又新增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这三家医院戒烟门诊,为那些屡戒屡败、屡败屡戒的老烟民提供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