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1月CPI涨幅7.1%创11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雪灾及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
  统计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食品高于非食品、消费品高于服务项目三个明显特点。1月份,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从统计的八大类别看,1月份仍然是五涨三落。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37.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猪肉价格上涨58.8%,鲜蛋价格上涨4.6%,水产品价格上涨8.7%,鲜菜价格上涨13.7%,鲜果价格上涨10.3%,调味品价格上涨4.1%。
  上涨的其他四大类还有: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1%。
  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冒余称,根据测算,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6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拉动0.85个百分点。“1月份CPI并没有出现结构性变化,涨幅也在预期之内,较高的增幅主要与灾害带来的供给困难和下游总需求的旺盛有关。”
  价格下落的三大类分别是: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3%。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认为,今年全年CPI走势可能会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和发挥作用,预计下半年CPI涨势会趋于缓和。

  食品价格大涨拉动CPI创新高 未来走势存变数
 7.1%!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CPI数据如同此前多数人预期的一样,再次创出1996年12月以来的月度同比增幅纪录。分析显示,CPI上涨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食品、居住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
  八类商品“五涨三落”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从月环比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
  我国2007年CPI月度增速最高为当年11月的6.9%,最低为1月份的2.2%;2006年CPI月度增速最高为当年12月的2.8%,最低为当年3月的0.8%。2006年3月0.8%的增速也是32个月的低位。
  与前几个月一样,1月份CPI继续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从统计的八大类别来看,1月份仍然是“五涨三落”。除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外,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1%。价格下落的三大类分别是: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3%。
  CPI上涨结构未改变
  事实上,此前市场就有预测1月份CPI将超过7%,所以采访中多位分析师一致表示,昨日公布的数据完全符合预期。
  长江证券分析师李冒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1月份CPI同比增幅刷新去年11月的纪录,再次创出11年来新高,但实际上CPI上涨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食品、居住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37.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猪肉价格上涨58.8%,鲜蛋价格上涨4.6%,水产品价格上涨8.7%,鲜菜价格上涨13.7%,鲜果价格上涨10.3%,调味品价格上涨4.1%。
  在居住类价格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5.5%,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 上涨5.7%,租房价格上涨4.7%。
  李冒余分析说,1月份CPI创新高的原因,从供给方面来讲,主要由于南方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供给困难,从需求方面来讲,无论是投资、外贸还是消费,从1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都很强劲,加之受春节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CPI高位运行。
  2月份CPI走势存变数
  国泰君安一位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虽然1月份CPI创下新高,但由于其中存在一些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在内,而且CPI上涨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其对宏观调控的参考意义不大。
  在对2月份CPI走势的预测上,机构之间出现了分歧。国内一家知名券商的分析师表示,虽然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因素,物价会保持高位运行,但相对于1月份的CPI来说,2月份环比很可能回落。其理由包括:第一,2月份物价的翘尾因素比1月份小;第二,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信贷下降比较明显;第三,雪灾影响将在2月份逐步退去,会导致许多价格的回落。
  但是也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去年2月份CPI基数偏低,同时雪灾对物价的影响在2月份会更集中地表现出来,再加上春节集中消费和春节后农民工、学生返校消费高峰的影响,所以2月份CPI可能还会走高。

  升值能否抑制通胀
  对于人民币近期的加速跑,交通银行资深外汇交易员叶耀庭表示:“在春节前后这段时期,人民币一直处于震荡向上的调整期中,在经历调整后启动新一轮加速升值是符合一定规律的。”
  在昨日人民币中间价创出新高的同时,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以7.1%的涨幅创下11年来的新高。国内通胀水平的持续高企,是否是近期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诱因之一?
  对此,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抑制通胀将成为今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标导向之一。“从今早人民币中间价表现来看,7.1574的新高正好反映了做多方对今年1月CPI和PPI数据较高的预期。”交行叶耀庭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本币升值可以降低国内进口原材料的成本,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降低CPI的作用,但是能否真正起到抑制作用还要看这部分成本所占的比重。” 受到紧缩预期的政策调控,市场仍旧普遍预期今年的通胀水平将为“前高后低”,而作为抑制通胀手段之一,人民币升值步伐或相应地出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年内将保持双向波动的渐进式升值步伐,不会因为通胀而特别改变。“理论上来看,人民币的升值确实可以减少出口总量,降低进口成本并对持续通胀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是实践中,他认为人民币的渐进式升值应该继续当作年内主基调,“如果为了让通胀数据降至一个低点而让人民币一次升值过快,国内经济很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加息不能被人民币升值所替代。”郭田勇向记者解释道。
  昨日询价市场,人民币以7.1580几乎接近于中间价的报价收盘,虽然较上一个交易日只有43个基点的上涨,但是在市场普遍看多的预期之下,短期内继续破关的可能性较大。

  央行会否加息再引争议
  19日刚刚公布的1月份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幅创下近11年来的新高,表明我国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央行近期应否加息的问题上,部分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却出现了分歧。
  正方
  交行建议继续升息
  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1月份 PPI和CPI数据,交通银行研究部昨日对未来物价上涨趋势及货币政策提出预测与建议称,未来物价上涨有向全面通货膨胀发展的压力,因此 “从紧”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要控制物价上涨,央行年内应继续升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交行称,目前CPI的持续上涨已经通过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开始传导到PPI,反过来PPI的持续上升也会影响CPI。物价上涨由食品向非食品和工业品互相传导,表明未来我国CPI上涨的压力在持续增强,通胀形势仍较严峻。
  由于2007年一季度CPI增幅相对较低,交行预计2008年一季度CPI的同比增幅可能较高,在6%以上。而2008年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的显著下降,交行认为CPI同比增幅可能逐步放缓,从而全年显现前高后低的状态。交行预计,2008年全年CPI同比上涨将在5%-5.5%左右。
  目前次贷危机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外部需求的减少给中国偏快的经济增长自然“降温”,因此通货膨胀威胁将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交行认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方向在于防止明显通货膨胀,即控制物价上涨是从紧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虽然次贷危机和雪灾影响使得市场对从紧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呼声很高,但一月份货币信贷出现猛增,加上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交行认为货币政策应当继续从紧。另外,实际利率为负的现实状况不利于稳定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交行建议央行继续升息,并表示基于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无需过于介意中美利差倒挂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影响。
  反方
  目前加息空间很小
  美国银行昨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1月份CPI指数上涨还是由于食物价格的增长带动的,而其他物价水平依然很稳定。由于1月份南方雪灾影响了交通,又逢春节到来增加了需求,肉类、食用油,特别是蔬菜价格的增长,使得食品价格指数增长很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18.2%。在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58.8%。
  报告认为,尽管CPI的增长是由于食品价格增长引起的,但是通胀压力依然很大。随着信贷增长的推动和价格指数依然保持高增长,有关部门无疑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笼流动资金、减少外汇积累和控制信贷。由于不太可能提高利率,预计未来将寻求力度更大的公开市场操作和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表示,目前我国加息的空间很小,原因一是美联储的大幅降息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的升息空间;二是尽管1月份CPI创出新高,但其部分反映了雪灾所造成的供应短缺现象,而使用利率应对这种通胀并不合适。
  哈继铭同时指出,考虑到目前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进一步凸现了人民币升值以抑制通胀的迫切性。预计央行会加大数量工具的使用以及汇率升值以抑制通胀,2008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达到10%。
  不过,近期也有部分市场人士对人民币加快升值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升值速度过快将加大外贸企业经营压力,此外还可能导致更多套利热钱的加速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