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中国铁酱油能否对抗国际资本洗牌

  在国际资本收关之即,国内企业没有坐以待毙。

  最近,卫生部遴选了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莱阳鲁花港斧酿造有限公司、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作为中国酱油“补铁工程”的试点企业进行前期推广工作。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酱油“补铁工程”的启动无疑为国内企业对抗国际资本洗牌提供了有力的自卫武器。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15—20%,也就是说,我国大约有两亿
人口存在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问题,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在某些地区孕产妇和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甚至高达40%以上。

  为了彻底解决铁缺乏症问题,自1997年铁强化项目立项以来,通过铁强化剂选择、适宜
载体食物筛选等一系列工作,卫生部批准NafeEDTA为铁强化剂,以酱油为食物载体的“铁强化酱油”补铁工程自2002年开始启动。

  珍极酿造集团董事长张林表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且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我国
各地居民几乎都食用酱油,这种食用习惯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另外,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与其他食物载体相比,酱油具有明显优势。全国最大的200多家酱油生产厂的年产量占全国产量42.45%,这比较有利于铁强化酱油的集中生产和质量管理。

  卫生部方面表示,为保证铁强化酱油产品的质量,将起草铁强化酱油的管理办法,选定
具有良好的生产质量体系的企业作为铁强化酱油试点企业,按强化食品审批程度办理生产许可证,各试点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使用统一的强化食品标识,按营养标签要求标示铁含量,并稳定产品价格。同时卫生部门将制定相应的铁强化酱油管理办法及制定酱油营养强化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有序地推动铁强化酱油的工作。

  2亿人口的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问题,其实就意味着2亿人口的市场规模,按照我国
人均年消费量3.7公斤计算,就是74万吨,占了中国酱油市场的将近1/6。谁拿到铁酱油的生产许可证,谁就能在市场洗牌中赢得主动。珍极等9家企业的率先启动无疑取得了占据这块巨大细分市场的先发位置。

  为保证安全,卫生部强调,即使是目前初步选定的酱油试点厂家,也必须通过HACCP认证后才能投产铁酱油。这种要求将把一大批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挡在铁酱油工程的门外,也为国内优势企业的有序竞争和发展、对抗国际资本洗牌树起技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