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进口食品走“平民路线”

     最近,不少进口食品走起了“平民路线”,而且,几乎所有食品都可以找到同类“洋货”,比起价格相差不大的国产食品,如今进口食品变得更具“吸引力”了。
  除了占领超市,专卖进口食品的门店也陆续在杭州市区开出,种类丰富。洋蒂贝姆进口食品专卖店才开出两个多月,陆续上柜的商品就达400多种,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还有300多种类的商品要上柜。
  卡其诺进口食品专卖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大部分新增的品种都来自亚洲的各个国家(地区),如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等,“几乎占了所有种类的40%” 。
  进口食品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世纪联华超市采购员马盈丰介绍说,真正大规模销售进口食品,还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沃尔玛相关负责人解释,进口食品增长速度之所以如此快,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年进口税率整体下降,国家鼓励进口,国内代理商抓住这个机会,代理品牌和种类都快速增加。
  随着食品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一些进口食品纷纷走“平价路线”,价格不再“高高在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市民承担得起进口食品的消费。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也一定程度上促进进口食品价格“下走”。
  笔者还发现,相对于同类国产食品,这些平价进口食品的包装通常更精致。如韩国某品牌的各种饮料均采用统一的卡通设计,很容易吸引年轻女性多次购买。洋蒂贝姆进口食品专卖店工作人员说,相比注重口感的高档饮料,这种“玩”概念、重包装的平价饮料更畅销。
  在家乐福超市的进口食品区驻足的市民十分“丰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均不少。不过,家乐福超市工作人员表示,真正下手购买的,往往是30~40岁的女性消费群体,“别看年轻人多,购买力通常不强”。
  这个现象在进口食品专卖店也同样存在。洋蒂贝姆进口食品专卖店总经理汤实平介绍:“年轻人不再是消费主体,30~40岁的女性顾客才是进口食品消费的‘主力’,她们经济实力和购买力强劲,稳定地保证了我们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