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深圳豆制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在深圳,豆制品包装上无QS标志根本不能进入市场。没有证,不按标准生产的企业面临强行淘汰。

  ■深圳所有正规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全都按照“生产自动化、产品包装化、物流冷链化”行业标准进行生产,深圳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以福荫、旭洋、益民三大豆制品生产基地代表的副食品加工基地建设,成为我市推行食品安全“五大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从过去只能生产水豆腐,发展到如今可以生产原味的日式豆腐;从过去的手工作坊发展到如今现代化的豆制品生产基地……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豆制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深圳市民餐桌上一块小小的豆腐如今做出了大文章。短短30年间,深圳豆制品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豆制品生产如今走上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实行QS标志淘汰不合格企业

  深圳市民王女士对豆腐很有研究。她用手摸一摸,就知道豆腐的好坏与否。可如今去超市、农贸市场时,王女士鉴别豆腐质量的“土方法”已经派不上用场,她也不再担心经营者会以次充好了。

  记者在香蜜湖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店看到,这里出售的豆制品全都印有QS标志,而且所有产品都穿着精美的“外衣”。熟制的豆制品统一存放在透明的冷藏柜里,既保鲜又卫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避免食品污染,卖豆制品时,店员必须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福田农批市场、园岭市场、布吉农批市场等地,发现这里出售的豆制品,也都是益民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公司生产的合格产品。在深圳,本地豆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才能上市销售。王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按标准生产的豆腐味道都与过去的不一样了,味道更香、品质更嫩、更好吃了!”

  原来,为了确保豆制品质量安全,深圳的豆制品生产已经制定了硬件标准。早在国家质检总局把豆制品归入28类需要通过QS认证的食品前,深圳市就已经把豆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上了日程。在深圳,豆制品包装上无QS标志根本不能进入市场。没有证,不按标准生产的企业面临强行淘汰。厂家申请许可证时,必须通过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的发证检验。市食安办也定期通过“深圳市食品安全信息网”等,公布经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放卫生许可证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名单。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监管下,深圳豆制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抽查合格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

  市贸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获得市质监局颁发卫生许可证的豆制品生产企业30家,日投豆量达到120吨左右。其中深圳市福荫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首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发酵性豆制品企业。

  豆制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豆制品生产既是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深圳人口数量多,每天的豆制品需求量非常大。由于豆制品制作加工的手段十分简单,既不需要复杂的机器,投资又小,于是深圳曾经出现了许多生产条件简陋的小作坊,这引起了深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地下作坊生产的“黑豆腐”流入市场,不仅使市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而且深圳市所有正规豆制品加工企业也深受其害。

  从2004年起,深圳就大力开展豆制品整治工程,严把质量关,建设豆制品安全网,全面提升豆制品产业水平。经过一系列整治措施,深圳有效遏制了“黑豆腐”的蔓延。目前,深圳的豆制品企业逐步转化为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深圳豆制品加工的小作坊,如今已被现代化的工厂取代,无牌无证的“黑豆腐”被有牌有证的“放心豆腐”取代。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豆腐,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深圳近年来规范和改造了一批现有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认定和扶持一批豆制品重点生产企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的豆制品生产工厂。

  据介绍,经过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全市范围多环节、多领域的集中整治,我市156个豆制品小作坊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逐步走上了股份合作、联合经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据了解,深圳原有的65家豆制品生产企业和156个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目前已经整合成30多家正规生产企业。

  在大力整治豆制品市场的同时,深圳市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扶持正规豆腐生产企业的成长,鼓励正规的豆制品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记者在益民公司的原料仓库内看到,一袋袋黄豆上面清楚地印着产地名称,并配有来货证明、质量检测报告等系列凭证。据介绍,在进入最核心的豆制品熟处理环节时,工作人员仅仅是洗手这一环节,就有“清洗—洗手液搓洗20秒—清洗—消毒液浸泡30秒—清洗—烘干”六个步骤。当豆制品生产出来后,马上被包装并送入冷库保鲜,凌晨再由车辆运往各商场、超市、食堂,由冷柜储藏。

  像益民公司一样,深圳所有正规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全都按照“生产自动化、产品包装化、物流冷链化”行业标准进行生产,深圳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大豆制品基地引领市场

  让市民吃上放心豆制品是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7年3月,市长许宗衡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完成两家豆制品厂主体工程建设”作为2007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以福荫、旭洋、益民三大豆制品生产基地代表的副食品加工基地建设,成为我市推行的食品安全“五大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三大豆制品基地的建设,也是深圳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豆制品安全流通管理的又一新举措。

  记者连日来走访相关部门时了解到,深圳三大豆制品加工基地目前进展顺利,喜讯频传。

  喜讯一:深圳市福荫食品有限公司豆制品基地经改扩建后已开始投产。该厂生产的包装化、冷链化的豆制品,已供应山姆等大型超市和富士康等大型企业。

  喜讯二:今年8月,深圳旭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深圳市民也终于吃上深圳自己生产的具有浓郁日本工艺特色的豆制品。深圳旭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不二制油株式会社投资的中日合资企业,主要以生产经营中高档及日式和传统为主的绿色、优质豆制品。

  喜讯三:深圳益民公司投资近6000万元,面积达1.2万平米的全国最大规模现代化豆制品加工基地,将于2008年底在龙岗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工程一期建筑已封顶,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深圳豆制品需求约为每天投豆量在200吨左右,旭洋、益民和此前已经改造投产的深圳福荫食品有限公司,这三大现代化豆制品加工基地全部投产后,日投豆量合计可以达到120吨左右,占到深圳豆制品市场60%的份额。据悉,深圳三大豆制品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投产,三大豆制品基地也将成为深圳豆制品市场主导力量。

  三十载巨变辉煌

  繁荣的市场见证着深圳豆制品行业飞速前进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深圳的豆制品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

  “两三个人、一口大锅、手工磨豆”的方式做出的豆腐,在深圳已被视为不合格产品,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也逐步淡出了深圳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企业,企业推行的则是“生产自动化、产品包装化、物流冷链化”生产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到2008年年底,我市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将达到90%以上,通过冷链车统一配送的豆制品达到70%以上,我市豆制品质量安全情况将实现根本好转。

  30年,深圳的豆制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深圳豆制品行业发展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