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从含糖食品消费入手探析糖市行情

    截至目前,即使收储和减产的利好消息在市场上流传甚久,然而糖市依然未能走强,因为市场仍担心金融危机会导致食糖消费衰退。正因为当前市场最关心的是消费,感到最困惑的也是消费,因此,消费预测就成为新年度糖市行情展望的主题。

    郑糖指数走势图

    一、2009年糖市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与1998年时情况存在异同之处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而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长期依赖出口的状态成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溃堤蚁穴。从我国GDP的组成来看,我国每年生产的产品中有三分之一依赖出口,另有三分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如基建和房地产,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是被国内消化掉。所以欧美虽然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但中国的产业结构导致其受到的伤害较重。

    罕见的金融危机令糖市投资者产生了很多疑惑,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认为糖的销量是稳定增长的,因此会考察连续几年的消费情况给予一个平均增长率,用来预测来年的销量增长。该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可行,但如今或将失效,因为今年有两个重要事件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新榨季的消费。首先就是金融危机,其次是三鹿奶粉事件令乳制品行业陷入困境。所以市场对2009年的消费预期很不乐观。

    首先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本次危机最为相似的时间段无疑是1998年。如果类比的话,现在可能相当于正处在1997年下半年的时候,2009年即将面临的考验,跟1998年有相似之处,但不排除更加严峻的可能性。

    1998年与2009年宏观环境相似性分析表

    尽管1998年是可用来类比的年份,但其中的区别也要分清。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和当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并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前者小巫后者才是大巫,因此出口面临的衰退很可能比1998年更糟。其次是国企职工下岗和如今的裁员失业有一定区别,前者有部分保障,后者没有保障。不过好的方面也有,那就是1998年的时候政府的调控政策略显滞后,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出滞后于危机发生半年以上。而如今在金融危机后仅两个月,国家就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内需计划,其反应速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既说明了危机预期之严重,也反映出国家的调控政策正在变得更加有效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跟当前环境最为相似的恰恰是1998年前后,当前似乎正处在1997年的下半年,但由于外部环境和裁员压力可能更甚于彼时,不排除实际情况演变得更加糟糕,下文的论述都以危机的破坏力与1998年持平来作为推算的基础,也就是说用1998年的消费情况来类比2009年,是建立在2009年的GDP增速不会显著低于8%,且不会出现超出规模的失业的前提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