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2008食品行业年度盘点之十大焦点事件

    2008年已渐行渐远,2009年的脚步已悄然而至。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对于中国的食品业来说,也意义非凡。2008年,中国食品业留下了太多的悲伤与沉重,2008年,中国食品业在质疑与反思、梦想与考验、踌躇与失落、挫折与希冀中前行。让我们共同来回忆那些留在记忆中的片断。

    2008年度盘点之悲情人物

    2008年度盘点之焦点事件

    三聚氰胺致三鹿破产

    9月11日,有媒体指出致婴儿患病的“某品牌”奶粉,是三鹿奶粉。至此全国乳业至上南而下开始了全面抽查,舆论也纷纷指责被检出的企业,引出“添加三聚氰胺”是行业潜规则,许多工作大型乳企受到重创,三鹿走向破产。2008年的最后一天,三鹿集团总部的牌匾被拆除。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引发民族存亡之争:

    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元、总计179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这个决定再次触动了中国企业对外资并购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国人对此是否会消灭民族品牌的争论。


  可口可乐非法用工:

    12月12日,由大学生组成的社会调查小组,在其博客发表报告,称可口可乐严重侵害派遣工利益,而可口可乐对此不闻不问。然可口可乐方却称他们是“道听途说,以偏概全,甚至煽动抵制消费”。 

 

    葡萄酒解百纳之争:

    自2002年,商标局撤销“解百纳”商标后,时隔六年,2008年5月,国家商标评审委员再次宣布“解百纳”判归张裕。7月,12家葡萄酒企业联合发表声明抗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解百纳是品种还是商标。  

 投行接手后的太子奶将走向何方:

    太子奶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制造商。曾经是“央视标王”,目标是“世界500强”,却因诸多原因于2008年6月曝出资金链危机。11月21日晚,李途纯与三大投行最终达成了股权转让协议。李途纯彻底退出太子奶集团,而据业内人士称,如果太子奶重新复苏,投行们马上会考虑套现。投行接手后的太子奶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日本毒饺子事件促进中日推进食品安全

    2008年初,日本媒体报道,在水饺中检出高浓度甲胺磷农药,在日本民众中产生了“中国食品恐惧症”。中日双方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中日建立食品安全合作长效机制。后经双方调查表明,是一起人为投毒事件,而不是常规性的食品安全事故。目前双方正在积极磋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协调,增加互信,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五谷道场:非油炸搅局从天堂到地狱

    2005年11月,五谷道场推出“非油炸”概念,并投巨资在央视及各大知名媒体宣传,仅一年就开辟出一个15亿的非油炸方便面市场;但“非油炸”的概念虽使五谷道场的销量大增,同进也使五谷道场站在了其他所有方便面企业的对立面,成为众矢之的。2008年11月,五谷道场破产获得法院批准。依靠着概念炒作与广告轰炸出来的五谷道场,衰落得比崛起更为迅速。

    

    达娃之争:一场“阴阳合同”引发的争端

    当年,一个要市场,一个要技术,达能与娃哈哈合资成功,成为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但表面的繁荣之下,暗流涌动。10年之后,宗庆后和达能最终在非合资公司的收购问题上反目,曝出了当年的“阴阳合同”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达娃之战。  

  并购整合:啤酒业的战国时代到来?

    英博并购AB、青啤整合烟啤,近年来,啤酒业的并购重组不断,国外啤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如欧美日集中度高达90%,而我国现在前10家啤酒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64%。未来我国啤酒业的市场集中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有人称未来的十多年,中国的啤酒业将进入战国时期。小型地方品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龙头企业间竞争也将进一步升级。   
   

    电子监管码之争

    在电子监管码推行之初,就有众多的食品企业一起上书有关部门,对“推广电子监管码”提出质疑;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第一天,北京四家防伪企业状告国家质检总局,指其涉嫌垄断,引起争议。后人大常委两次审议《食品安全法》,将相关“电子监管码”内容从《食品安全法》中删除。在此间,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于8月2日在北京跳楼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