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代表委员关注食品安全:添加剂应实施“有害推定”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近年来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老百姓的心头之痛,也是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国家对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身体健康,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消除百姓疑虑,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还要有科学的监管体系,防患于未然。

    添加剂应有“容忍上限”

    【场外连线】“不管特仑苏添加的东西有没有害,我都不再买了。”家住上海中潭路的姚阿姨一家一直购买特仑苏牛奶,然而OMP添加事件一出却影响了姚阿姨的消费心理:“以前觉得这种牛奶贵肯定好,但吃的东西还是越天然越好。”部分超市也将原本摆放在黄金位置的特仑苏牛奶放到了不起眼的位置上。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老话,得有个新的诠释。”全国政协委员叶建农表示,过去这句话是指有饭吃、饿不死,但现在这句话则是指要吃得健康、安全,因为食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生命。

    叶建农委员告诉记者,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这些让中国人感到害怕的名字,其实都是人工化合物,最初生产几乎都不是用于“食”,然而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随意添加,“谋财”带来的负效应就是“害命”。

    “不在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名单里,就不应该往食品里添加!”叶建农委员表示,为便于保存、运输等因素,一些食品需要添加必要的添加剂,国家也对这些添加剂进行了检测并列出安全名单。但是目前全世界已有10万余种人工化合物,并且以每年2000余种新化合物的速度递增,而此类化工产品的毒副作用研究检测成本很高,企业自身几乎无法完成,特别是其慢性作用,必须用较长时间才能检测确定。因此,只要是没有经过严格检验的添加剂,就不应该添加进食品,对食品添加剂必须抱着“有害推定”的态度:“毕竟人是血肉之躯,生命安全不容忽视。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致癌因素而‘导致’的。”

    全国政协委员郑祖康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还不完备,尽管目前卫生部依法制定卫生标准441个,但日本在2006年仅农兽药残留肯定列表就对790多种药物残留加以限制,提出5万多个限制标准。中国也应尽快明确所有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和非食用物质的容忍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