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番茄酱出口价格水涨船高

  “最近番茄酱出口价格涨得很厉害。”日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番茄及制品分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据悉,受全球番茄原料供应紧张的影响,6月新疆番茄酱大包装出口价格已突破1000美元/吨,最高达到1300美元/吨,同比上涨超过30%。

  记者从食土商会了解到,今年1~4月我国番茄酱累计出口数量为2..4万吨,出口金额 
约2.17亿美元,平均单价763美元/吨,出口数量同比上升1%,金额和单价分别上升30%和29%。按照出口金额排序,俄罗斯联邦、意大利、尼日利亚、加纳和日本排在前五位。

  去年以来,因受恶劣天气影响,国内外加工番茄产量大幅下降,国内特别是内蒙古减产,番茄酱出口出现缺口,出口价格明显上扬;而去年上半年因2006/07榨季供给偏紧欧洲市场番茄酱价格开始进入涨价周期,中欧两大番茄酱主产区同时调高产品价格,使得全球范围番茄酱价格上浮。今年全球番茄供应依然趋紧,制品价格则继续走高。

  据悉,这一轮行情的升温主要是由于欧盟在今年加速农业政策改革,减少农业补贴。欧盟考虑到种植番茄等作物过高的收入会导致农户放弃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转向番茄等高价作物的种植,造成番茄市场供应过剩,因而减少补贴。农场主将失去的补贴金额向欧洲番茄加工业转嫁,造成番茄原料价格上涨。而美国加州的限水政策导致越来越多的番茄农户转向种植杏仁和开心果等其它一些用水较少、收入较高以及风险较低的农作物。据美国番茄加工商预计今年签约产量将达到28.8万英亩,该预计数字比2007年8月预测的种植面积少1万英亩,这再为番茄原料及制品价格形成支撑。

  国都证券分析报告显示,意大利去年番茄收购价格约为49美元/吨,今年初上涨到80美元/吨,涨幅高达63%,欧洲番茄加工产能在成本重压下加速萎缩。与此同时,欧洲番茄制品消费市场年均增速超过3%,尤以俄罗斯等国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此外,伴随我国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和包装成本上涨,我国番茄制品价格水涨船高。去年我国番茄酱出口均价为640美元/吨,到今年4月,天津港番茄酱离岸价达到1200美元/吨,预计全年出口均价达1000美元/吨,相比去年出口均价涨幅达56%。据测算,今年我国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和包装成本的涨幅在20%以上。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番茄酱出口国,对番茄酱价格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食土商会人士说道。国都证券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番茄近年来“红”遍全球,去年我国番茄酱在出口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种植面积增加、番茄单产提高和番茄加工制品质量提高,以及出口市场需求增长拉动我国番茄加工出口业快速发展,一度由欧盟主导全球番茄加工制品市场的局面正逐渐改变,传统番茄制品大国的市场份额渐渐被我国占据。

  欧洲番茄加工业成本上升、毛利下降导致产能萎缩,番茄加工产能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内番茄加工业景气度提升,番茄加工企业议价能力逐渐增强。然而,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国内番茄加工业竞争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为争夺原料优势区域和番茄制品的深加工,我国番茄制品出口仍以大包装为主,小包装番茄酱、番茄沙司等番茄终端产品产量较小。例如去年,新疆番茄酱出口共计44.39万吨,出口货值达2.9亿美元,但90%以上的出口番茄酱为220立升和一吨包装的无菌铝铂袋包装。

  相关链接

  番茄酱加工业是资源性行业,番茄的大面积种植对气候要求较高,全球能大面积种植酱用番茄的只有美国加州、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的少量地区。

  目前我国番茄酱的原料价是欧美国家的一半左右,加上管理、人工费用等,实际成本远低于欧美国家。同时我国番茄酱质量高,番茄红素含量超过同类产品,因此质优价廉成为我国番茄酱主要竞争优势。以生产36%~38%浓度番茄酱为例,我国每吨成本比世界平均成本低150美元左右,优势十分明显。去年我国番茄酱出口量达到84.8万吨,同比增长35%;出口价格达到640美元/吨,同比增长13%。

  我国番茄酱制造行业由于受地理位置约束,行业集中度高,新中基和中粮屯河的番茄种植面积和番茄酱产量均占到全国的80%以上,议价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