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5大变化,造就调味品市场新布局

       引言:新颁布的行标国标,预示着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新产品的日新月异,预示着更加莫测的市场格局;新并购的不断出现,预示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增长的成本压力,预示着更加诱人的市场机遇;新渠道的整合创新,预示着更加凶猛的市场扩张……以上表述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5大新变化。是的,这些新变化正在不断影响着我国调味品企业乃至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这些新变化也自然而然的早就着我国调味品市场乃至世界调味品市场的新格局。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利用这些变化,让这些变化化作企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成了每一个企业家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从布局入手,做到确定目标,积极应对,适当调整,坚持不懈……让自己的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竞逐中,赢的实实在在,赢得干干脆脆。
 
一、产品标准制定,提高产品入市门槛
     产品质量靠什么约束和判定?产品标准无疑是首当其冲,众所周知,产品标准是约束产品质量的准则,是指导生产的唯一尺度,是市场监管的唯一法则,中国的调味品产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调味品行业已从简单的油盐酱醋发展为一个品种众多的大家族,而产品先行,标准相对滞后的现象也就显现出来,存在产品质量差,产品包装粗糙,企业管理低,行业无序竞争等问题。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也曾指出,要达到提高调味品产品质量,规范调味品企业生产,净化调味品市场以及正确引导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必须“治本”,从标准化工作入手。因此,调味品的标准成为调味品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标准的制定对于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也引起了来自包括行业和企业在内的多方关注,中国调味品协会及有关企业立足于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行业的标准进行制修订,使标准既具有了先进性,又能顺利地执行,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调味品协会直接起草,或者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参与讨论修改的标准就达几十个,这些标准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国家管理标准,二是行业管理基础标准,三是原料和产品标准,四是专业装备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无不预示着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职业化程度的重视力度。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企业也积极参与,纷纷献策。其中,国内企业如太太乐、佳隆参与了2007年由中国调味品协会颁布了《鸡粉调味料》行业标准;海天、李锦记参与《蚝油》国家标准的制定;王致和参与《腐乳》行业标准的制定;六必居参与《酱腌菜》行业标准的制定;泉州安记参与《排骨粉》的制定。国际巨头如瑞士雀巢参与《菇精》行业标准的制定;韩国希杰参与《牛肉粉》行业标准的制定……
     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各大企业纷纷利用自身的品牌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既为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也提高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让社会资源成为企业的有效资源。
      标准,提高产品入市门槛
     新产品标准的出炉,直接涉及生产商和经销商合作的内核,在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又对企业的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安全、卫生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规范提升,有利于促进市场消费和市场监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无形中对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形成了冲击,对进入市场的竞争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据了解,已出台的鸡精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鸡精中必须含鸡”,而且以“其它氮”这一项特殊指标定量的描述了鸡精中含鸡成分的存在形式,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标准中没有的指标。因此,该标准的出台,各级监督执法部门就可能以行业标准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以检查含鸡成分是否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突破口,打假治劣,整顿和净化鸡精市场,以有力的监管来保证市场上鸡精的质量,这样的举动就将对这些中小品牌调味品生产企业形成冲击,不仅仅是成本上升的冲击,更多的是产品技术含量的问题。
     事实上,一些调味品大企业如李锦记、恒顺、太太乐等的企业标准比我国现行的行业标准高,在技术方面也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业内人士也表示:各种新产品标准的实施,对规范市场的无序竞争现象无疑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根据标准要求,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会提升,销售价格也会提高,这也是全行业所必须面对的共同市场挑战。
 
二、产品多元化形式,市场格局渐变
      现代,健康、营养是人们追求的热点,所以对调味产品也要求具有滋补作用了。为满足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迎合社会需求,各调味品企业纷纷从价格战转向开发新品即产品多元化战术。
     国内调味品行业的年均增长超过20%,中高档调味品的年均增长更超过30%。消费者口味越吃越精,调味品市场也越分越细。先是鸡精、鸡粉、鸡汁、牛肉粉、排骨粉等复合调味品料,而后又出现火锅调料、火锅底料,火锅蘸料等其他复合调味料。
     随着新品大量面市,调味品价格亦水涨船高。以增鲜产品为例,原先仅使用味精,几元钱一袋就能使很长时间;后来出现鸡精,单次用量大,成本也就高出一截;今年以来,骨汤精、干贝素等大量上市,发展势头一点也不逊色。
     尽管价格提升,消费者依然对新产品青睐有加。以酱油为例,以前酱油分类无外生抽和老抽两种,以海天、味事达、珍级、淘大、太太乐等知名品牌居多。现在又出现味极鲜酱油、蒸鱼酱油、红烧酱油、凉拌酱油、黑豆酱油等种类。像福达旗下的味事达品牌就由原来的单个品类发展到现在的味极鲜、生抽、老抽、功能性酱油等多个品类。再以醋为例,除了传统的米醋、陈醋、香醋和白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外,厂商推出的一些新特产品也颇具人气,山西出产的饺子醋一直卖得不错,除了开胃的酸味外还兼具香辣风味,能够让面皮和肉馅吃起来更美味;而嗜好吃蟹的市民则会选购专门的姜汁醋,天然的鲜姜口味和蟹肉相得益彰,还能省去自己剁姜的麻烦;拥有美容保健功效的果醋,则是年轻女性的最爱,富含苹果、山楂、葡萄、柑橘、猕猴桃等果类的酸甜味;老年市民一般偏好康乐醋,搭配面点和清蒸河海鲜风味尤佳,据说长期饮用对高血压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据了解,各大超市内酱油的品种相当丰富。有面向中高档消费者的宴会酱油,在传统酱油中加入了多种鲜味剂;无盐酱油则是针对肾脏病和高血压患者特制的健康调料;海带酱油则是由海带热熔加工而成,碘元素丰富,长期食用可预防高血压。
     还有很多的企业也表示,做好了介入这块市场的充分准备。在调味品中,有种产品叫“味极鲜”。它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鲜”字,于是你看一下它的品牌和售价,就知道它是多么成功。有一个酱油凭借其色“红”成就了它,红遍大江南北,成为酒楼大厨的首选,而另一个酱油品牌凭借一句“一瓶抵做两瓶用”成功地占有广大家庭主妇的心智资源,并着重向消费者传递其“细心品味生活的乐趣”的品牌理念,成为具有五千年勤俭持家美德的中国家庭主妇的最爱。海天推出了将铁元素与其传统畅销产品相结合的新产品,作为单一品种老产品的升级版。如500ml装的铁强化草菇老抽和铁强化金标生抽王。百年“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公司总经理王家槐表示,将在5年内实现年产10万吨食醋的目标,坐上北方食醋第一的交椅。而这一举措也昭示着王致和今后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腐乳领域,而将执行多元化的市场战略,目标直指全球市场。太太乐作为中国复合调味料的先行者,对鸡精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悉,太太乐继续其“让十三亿人尝到鲜美的滋味”的使命不变,将为以鸡精产品为核心,向调味食品多元化发展。此外,国际企业也在集中优势兵力进军中国调味品市场,如巨头联合利华旗下的“家乐”在强势推出家乐鸡精、鸡粉,并打出倡导全新健康生活的”概念牌”后,最近又有了新举动,推出了其他汤粉类产品以及酱类产品。
     事实证明,以多元化与细分化为诉求手段的调味产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升温,形成了最新的调味品产业发展趋势。目前,元化价值的营销风潮正在逐步成型,预示着中国调味品行业正迈入一个新的竞争时代。
 
三、并购越来越强势,竞争越来越激烈;
     雀巢通过采取对“太太乐”和“豪吉”的连环并购投资,再加上自己旗下原有的“美极”鸡精,雀巢立马霸占了中国鸡精市场80%以上的份额。
      新加坡福达通过收购味事达、广合进入中国的调味品市场。
     “味之素”从达能集团手中“抢走”淘大酱油的中国业务后,欲仍将通过兼并与收购的方式,使得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8倍速的快速增长。
     龟甲万早在几年前就与台湾统一合资,在昆山建立了工厂生产“统万”子品牌的酱油;而近日又爆出今年10月它将与河北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建立“统万珍极食品公司”,生产和销售各种调味产品。
    王致和在成功并购桂林腐乳厂以后,通过增资控股的方式,成立了北京王致和味滋康食品有限公司,并掌握了绝对控股权。
……
    现代企业壮大的三大途径:扩产、并购和上市。而并购则是实现快速壮大的最佳路径。
随着外资大企业的强势介入,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平静依然被打破。据悉,目前在中国调味品市场的酱油、食醋以及味精等系列产品,已有多个知名传统品牌被外资企业收入囊中。这些来势汹汹的资本“大鳄”,瞄准的几乎皆为本土一线调味品品牌。跨国公司之所以在中国调味品界全力展开并购浪潮,皆出于其十分看好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发展。
    在历经了几番大战后,调味品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首先是以联合利华和雀巢为首的欧美巨头的刮起的一场旋风;其次是以龟甲万和味之素引领的东洋力量的较量;最后是以希杰为代表的韩流影响力的竞争;而以恒顺、海天、太太乐、李锦记、王致和为中国饮食文化代表的本土企业,今年来也在积极地开拓调味品市场。
     有关人士指出,调味品企业,尤其是各大巨头调味品企业,并不满足于日前的市场份额。中国食醋老大的江苏恒顺集团在实现了年产20万吨食醋的预期后,又预备通过扩产、并购和上市等方式,继续扩大自己的产能,充实自己的资本实力,发挥更好的规模化效应,力求坐稳中国食醋第一把交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味品市场的大战就是全球市场争夺大战的一个缩影。
 
原料价格压力,挑战危机中蕴含的机遇
    市场总是充满变数的,当危机四伏的时候,也可能是机遇最好的时候。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一路上扬,其中食品行业价格上升最为明显。
进入2007年下半年,食品行业各细支产品价格上涨参差不齐,但提价已然成为共同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CPI仍在以高速度持续进行在自己的轨迹上。
     在调味品行业中,由于大豆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的调味品价格上涨形势已经日渐严峻了。成本上涨的压力使本来竞争就很激烈的调味品行业面临了更大的挑战,价格战逐渐加剧,众多的调味品企业因此也遭遇不小的寒流。
面对此番涨价大潮,不管对企业还是厂家来说都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价格是影响利益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原料、市场的价格战等等因素的压力,让众多调味品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许多利润本来就不丰厚的企业更是苦不堪言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2008年初,太太乐、恒顺、李锦记、海天、王致和等调味品行业各大巨头同样无法避免价格的纠缠从而选择调整价格来保持利润。
     2008年中,随着原料数量的缓和和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行业内企业们面临着市场格局重新瓜分、利益重新分配的局势,进行全面科学的预测市场,寻找最近的突破口,并用与之适应的市场营销方式与消费者缩短物质和心智上的距离,从而将涨价带来的挑战,变成一种机会。其中,珍极铁强化酱油则从定位高端入手,从各个价位上全面出击,以满足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同时还推出了售价为1元的380ml的袋装铁强化酱油,以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还有“利民”的“魔味食坊”抛弃传统调味酱生产,开发迎合都市白领消费人群的复合调味酱,将世界风情融入产品中,创新产品功能、包装等品质,在调味品界开创高利润、高销量、高美誉度的三高局面,使“魔味食坊”品牌深入人心。
     变化即是永恒,各调味品企业纷纷在这次涨价大潮中抢占先机,科学预测市场,致力于挖掘当今消费者新的价值需求,或品类创新、或细分人群、或定位高端,而不是盲目跟从,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渠道整合创新,新一轮的扩张大潮来势凶猛
渠道现在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竞争的焦点,调味品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食品产业的一个分支,渠道对于每一个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与发展的企业,其关键性和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进入2008年,调味品行业的布局已经初露峥嵘,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调味品企业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完成自己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的布局。相应的也就意味着与之相匹配的渠道建设也已经完成或着将要完成了。从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在产业面的角度来看,宏观上调味品的渠道还是集中在餐饮业、食品加工和家庭厨房三大方面。而与之相对应的渠道基本有饭店酒楼、商超、批发市场、食杂店以及面对下游产业的专有渠道等。从渠道的结构来看,有总经销(总代理)制、区域代理制、多级代理制等等。而以上所述的渠道到底与调味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不适应,还是要逐一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针对每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产品特点不同,在渠道的建设上肯定也会有所创新与突破。
但是,从其他食品行业的发展借鉴来看,调味品行业的渠道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不是渠道的开发与维护,而应该是渠道的整合与创新。众所周知,调味品产品的特点是“小商品、大市场”,大多数的调味品企业在渠道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渠道多、范围广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与浪费。如何将企业的优势资源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渠道的整合。将渠道清晰化、扁平化、专业化,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信息化、物流化等,和并使渠道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相吻合,方能促使企业达到短期甚至是中长期的战略目标。而对于一些具备一定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则应该在开拓渠道的同时进行创新,这里所讲的创新不是简单的渠道下沉、渠道深挖,而是与企业产品所匹配的渠道开拓战略,特别是与产品策划和宣传相配套的渠道政策。
当然随着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演变,厂商关系的变化,消费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渠道也会发生变革。唯有做好渠道的整合与创新,企业才会在新一轮的扩张大潮来临之际,做到心中有数,闲庭信步,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已经开始悄然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