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国内番茄酱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一)

     从每年番茄酱的国际贸易来看,三大番茄主产区中,美国加州河谷产区所产的番茄酱主要提供美国国内食用,其出口量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6-7%;目前全球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国仍为地中海沿岸产区的意大利以及中国,目前上述两国出口量各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0%。
与中国番茄酱产量90%用于出口的情况不同,地中海沿岸产区的番茄酱一部分供欧盟食用,剩余部分才用于出口。所以国际市场对中国番茄酱的依赖将越来越大。
    中国番茄产业抓住世界番茄制品消费增长的机遇,市场份额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番茄产业中增幅较快的部分。1999年至2006年间,世界番茄酱出口贸易量增长了约70万吨,年均增长6.5%,中国增长超过50万吨,年均增长超过30%。1999至2006年,我国番茄酱出口份额从占世界出口市场的7.7%上升到超过30%,预计到2011年,中国番茄酱出口量将达到110万吨,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将达到40%。我国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在国际番茄酱市场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于番茄酱产品质优价宜。我国番茄酱以红色素高著称,色差、粘稠度和霉菌指数均达到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且我国的番茄以人工采摘为主,这与欧美国家以机械采摘为主相比,其实质量更好(因为人工对番茄成熟度的识别比机械要高的多)。而中国的人工成本大致为美国和欧洲的1/20,新鲜番茄收购价格也只有美欧的一半,与美欧相比中国番茄酱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内番茄酱行业的产品结构

    不同层次番茄酱产品的附加值差异很大,目前番茄酱产品主要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最初级的产品是大包装番茄酱;其次是小包装的番茄酱罐头;较高层次的产品是番茄沙司类制品。初级产品的核心是对资源和生产成本的控制,具有明显的资源品属性;而小包装番茄酱和番茄沙司则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对生产工艺、口味配方、销售网络以及品牌高度依赖,产品的附加值也是逐级提高。

    目前国内主要番茄酱厂商都以生产和出口大包装番茄酱为主。虽然新中基等公司也开始尝试生产小包装番茄酱和番茄沙司,但主要是贴牌生产然供出口。目前国内市场对番茄酱的消费虽然增长较快,但总量仍然很小。

    番茄酱价格呈刚性上涨

    番茄酱价格较在07年明显上涨后,08年继续大幅度上涨,目前08年榨季产品的订单价格在1250美元/吨左右。预计08年全年大桶酱的平均价格将达到1000美元/吨以上。

    国际市场番茄酱价格进一步上涨一是来自于继续偏紧的全球供给形势。尤其是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影响了番茄的种植面积的扩张,欧盟补贴政策的变化提高了番茄的生产成本。而08年全球产量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于中国,有限的供给增加显然很难改变偏紧的格局。二是刚性需求,尤其是俄罗斯以及亚洲国家番茄酱消费开始明显增加。三是美圆贬值所致,今年番茄酱价格平均上涨超过60%(从每吨650美圆上涨到目前的1100美圆),但如果剔除美圆贬值的因素(人民币兑美圆从去年平均汇率7.6左右下降到目前的6.8),番茄酱价格实际平均上涨低于50%。

    由于各种导致供求偏紧的因素将长期存在,所以我们预计不仅08年番茄酱价格进一步上涨,在更长的时间里番茄酱价格都将处于较高位置。

    二.国内两大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以及各自的竞争优劣势

    在国内,目前番茄酱产业基本上是双寡头垄断的格局,新中基和中粮屯河加起来占有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总共有几十家番茄酱生产商,但除第3名新疆天业约有6——7万吨产能外,2万吨以上产能的番茄酱厂家并不多,所以对新中基在目前和今后都很难构成实质性威胁。
因为我国番茄酱生产区域仅限于新疆地区、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和甘肃的少量地区,按番茄产区60——80公里为半径来设厂的话,目前已被基本覆盖得差不多了,新进入者的拓展空间将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判断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的番茄酱产业都将是新中基和中粮屯河角逐的天下。
    通过对两家的比较,我们认为它们各自的竞争优势都较为突出。

    新中基的竞争优势

    一是新中基比中粮屯河(11.60,0.00,0.00%,吧)对番茄酱产业更为专一。中粮屯河由于历史、大股东背景等各方面原因,涉及的业务领域比较广,包括番茄酱、甜菜糖、杏酱、水泥制造等产业,目前番茄酱的业务收入只占其除水泥外的总收入的一半。虽然番茄酱也是其主要的战略方向之一,但毕竟由于资源分散导致其在番茄酱的经营上与新中基相比略为粗放。新中基以贸易起家,也涉足过房地产等行业,但自从以番茄酱为主业后,就越来越专注于此,其他领域已经或正在退出,新中基的策略是向上中下游的每一个环节要效益,包括原料的种植技术、原料来源控制、番茄酱残留物(皮和籽)的利用、终端产品的开发等,都走在了中粮屯河的前面。

    二是新中基比中粮屯河对原料的控制能力更强。目前新中基在新疆地区的生产线,80%左右的原料由兵团所属的农场供应(目前新中基与兵团的合同基地约有40万亩),由于新中基本身就是新疆建设兵团的下属企业,与各团场之间天然地存在各种经济上、行政上、利益上的联系,所以在番茄酱的收购上虽然新中基与屯河每年都是短兵相接的直接竞争,但在价格相同的前提下,团场的番茄肯定是优先供应给新中基。目前兵团农场的总的农业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其中90%种植棉花,兵团只要保证供给50万亩以上的番茄种植面积,就可基本满足新中基新疆地区目前产能的原料需求。新中基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新疆地区的生产线基本上分布在团场的附近,这样大大节约了番茄的运输成本,这也是新中基大桶番茄酱的毛利率达35%左右,超过屯河(30%)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在终端产品的开发与拓展上,新中基已远远走在了屯河的前面。应该说,在大桶原料酱上,二者在产能、销售、盈利等方面都不分上下,目前大桶原料酱也是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但在小包装终端产品上二者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虽然屯河也意识到终端产品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但至今为止步子并不大。而新中基则在小包装产品上做出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动作。包括收购法国品牌、以天津中辰作为拓展小包装产品业务的平台、在上海设立销售公司尝试性地拓展国内市场、2006年的定向增发资金很大部分都用于终端产品的产能建设上等等。公司的终端产品正逐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包装番茄酱、二是番茄沙司、三是番茄红素软胶囊、番茄纤维片、番茄籽精油等新产品。目前新中基已有约11亿、超过一半的销售收入、25%的利润来自于小包装终端产品,而且计划到2010年公司的品牌终端产品将占到公司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当然,目前新中基的终端产品仍然以贴牌生产为主,贴牌部分占到了终端销售的80%以上,如在非洲、意大利等地都是以贴牌为主。法国的终端产品虽然以自己的品牌销售,且在原料酱的供应上母公司给予了优惠,但仍然每年亏损几百万元人民币。

    所以总体来说,目前新中基的终端产品毛利率低于大桶酱的毛利率。小包装产品目前毛利率偏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包装成本过高,由于公司的马口铁大部分靠进口,而且公司自产的马口铁罐目前也只能满足公司40%——50%的需要。所以总的来看,目前包装成本占到了公司小包装产品销售收入的约一半,而产量又没有达到规模,使得小包装产品目前毛利率偏低。

    四是在原料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上新中基正进行各种大胆尝试。虽然屯河也在原料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如与亨氏进行一条龙式的合作等,但由于德隆事件的影响以及中粮刚刚进入,很多业务做的都不够专业和细致。新中基这几年下来,至少在以下方面做了更多有意义的尝试:1、加大对种植技术的科研投入,在种子研发、滴灌、栽培技术、培训、乃至帮农民融资等方面花工夫,努力帮助农户提高种植单产;2、目前新中基已经掌握了番茄红素的批量提取技术,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厂家之一,并将利用2006年10月定向增发的资金对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拟引进一条年产番茄红素油树脂40吨生产线设备及年产2.4亿粒番茄红素软胶囊生产线。该项目一旦达产,将可为公司贡献1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3、在番茄酱废弃物利用上下工夫,该公司的皮籽分离技术已经成熟,并开始在一些生产线上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