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健康备年货·烹调油食盐 限盐限油要谨记

     看清种类 两大类油供你选

  目前的市售烹调油有来源单一的油,如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其中所含的脂肪酸各有特点;也有几种油脂混合而成的油,即调和油。调和油的原料通常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玉米胚油等。

  选购妙招 要买就买“一级油”

  按照国家标准,市售烹调油必须按照质量和纯度分级,达到相应的质量指标。李永杰建议全部选择一级烹调油,它们不含毒素,杂质极少。质量好的食用油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静置24小时以后,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反之,则质量差。

  油脂的质量和新鲜度关系极为密切,新鲜的油脂较少含有自由基和其他氧化物质,也富含维生素E,而陈旧的油脂对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所以应尽量选择生产日期短、颜色较浅、清澈透明的油,并在避光条件下保存。没有生产日期的散装油质量无法保证,很可能发生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的问题,不要因为贪便宜购买。

  选油时也可以用手指蘸少许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质量好的油除有各自植物本身应有的气味外,一般没有其他异味。如有异味,说明油的质量不好或已变质。水分大的食用植物油加热时会出现大量泡沫,且发出吱吱声。油烟有呛人的苦辣味,说明油已酸败。质量好的油应泡沫少且消失快。

  健康吃法 每天别超30克

  烹调油的食用除了每天不超过25克或30克(即不超过两汤匙)的规定外,还应该因人而异。

  对于孩子和青年人来说,各种植物油脂都可以食用,黄油也可以少量使用,以增添风味、改善口味,但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利,要尽量少吃。对老年人来说,由于黄油和植物奶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更会增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油脂。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和橄榄油更为理想,花生油和玉米油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李永杰建议根据烹调方式选择油脂。如果家庭中需要制作高温爆炒菜肴,应选择热稳定性较好的油脂,可以采用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或市场上出售的花生玉米调和油。油炸时最好能用动物油,而且要注意控制油温 ,缩短煎炸时间。制作凉拌菜和炖煮菜可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大豆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其中的亚油酸和维E。

  看清种类 食用盐有16种

  青岛投放市场的食盐有纸塑和复合膜包装的两个规格,其中复合膜的零售价格是 1.2元/袋,纸塑的零售价格是1.5元/袋。本市市场投放的多品种盐共16个,包括平衡营养盐、海藻碘盐、低钠营养海藻碘盐、胡萝卜素营养海藻碘盐、低钠盐、钙营养盐、锌营养盐等。

  选购妙招 选盐关键看封口

  一般来说,识别假盐包装有几种方法。如看塑料袋的封口上是否打印有日期的钢印,防伪标志、防伪条码,以及观看塑料袋的色泽度等。

  由于工业盐与碘盐在色度、颗粒和味觉方面没有太多的区别,仅仅靠肉眼很难辨识。如怀疑盐的真假可直接拨打800600411免费电话查询。

  健康吃法 牢牢把好6克的关

  食盐过量除了会使人患高血压、加重糖尿病、诱发支气管哮喘外,盐的摄入还影响着肾脏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6克大概相当于两啤酒瓶盖,而每个人一天所吃的饭中会有3克盐。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和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吃药者以及老年病人等高危人群每天做菜加盐时就不能超过3克。对于口味重的人,改变盐的摄入的确是件很难的事,专家建议,可以用醋、葱、蒜、辣椒、芥末等替代食盐,增加食欲。或者用15ml酱油代替3克盐,炒菜时不放盐,吃的时候将菜蘸少许酱油,这样咸味附着于食物表面,既能感觉到明显的咸味,又不至于过量 。

  不同人群还应该注意食用不同的盐,如普通食盐中,钠含量高、钾含量低,易引起膳食钠、钾的不平衡,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低钠盐的钠、钾比例合理,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适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加锌盐是用葡萄糖酸锌与精盐均匀掺兑而成,可治疗儿童因缺锌引起的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减低及老年人食欲不振、衰老加快等症状。中老年人需要长期食用低钠盐,并不时吃些钙盐和硒盐;孕产妇和儿童则以多食用锌盐为主,并不时吃些钙盐、硒盐为宜;青少年则以多食用钙盐为主,不时吃些锌盐、硒盐为宜;中年人则以上述几个品种的营养食盐交替食用为好。

  关于炒菜时下盐的最佳时机,专家建议,炒菜加碘盐时要放在最后一道工序,即起锅盛菜前几秒钟内加放食盐。另外使用碘盐应随吃随买,一旦拆封要用密闭的盛器盛装,防止盐中碘的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