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石柱辣椒产业突破市场关调查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中最大的一道难关,我市一直在这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石柱辣椒产业通过诚信、价格决策等机制的创立,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关,并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下全国辣椒市场打“烂仗”的考验。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写出两篇调查报告,供读者参考。

  诚信:化解了市场危机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罗成友

  大年初二一大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城北村农民秦叙海,扛起锄头来到地里挖辣椒育苗地。今年,他把家里所有的2亩旱地都用来种辣椒,面积比去年增加了0.4亩。

  刚刚过去的2008年,在全国辣椒产业都打“烂仗”的情况下,秦叙海家种植的1.6亩辣椒,收入了2930元,平均亩收入达到1855元。

  春节期间,在石柱的田间地头里,到处可见种植辣椒的农民。

  2008年变化莫测的辣椒市场,没有影响石柱椒农的种植积极性。

  风云突变下的“闲庭信步”

  2008年的全国辣椒市场,陷入了市场危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不少地方出现销售困难。

  “哪怕市场风云变幻,椒农胜似闲庭信步。”在2008年里打了一场大胜仗的石柱辣椒办主任周洪显得很自信,“通过2008年这场硬仗的检验,证明了石柱辣椒产业能够应对市场危机。”

  在2007年辣椒价格上涨的激励下,去年,我市以及全国辣椒种植面积均大幅增加,仅我市就有15个区县(自治县)种植了40万亩。产大于销的结果是,去年,辣椒销售价格高开低走,最低时,我市一些地方的辣椒收购价每公斤仅0.5元,极个别地方还卖不出去。

  可是,辣椒种植面积在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柱县,椒农种植的25.1万亩辣椒全部被收购,最低价也没有低于每公斤1元,全年下来,全县的收购均价达到每公斤1.5元以上。

  “与2007年相比,虽然收购均价有所下降,但全县椒农的总收入仍达到2.84亿元。鲜椒收购量比上年增加了55%,椒农总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3.5%,平均每亩的收入有1100多元。”周洪说,“在全国市场辣椒打‘烂仗’的情况下,石柱却‘稳坐钓鱼台’”。

  诚信机制化解市场危机

  石柱县靠什么化解了2008年这场严重的辣椒市场危机?

  “诚信!”石柱县委书记盛娅农说,“是在政府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一种产业诚信机制,化解了这场影响农民收入的市场危机。”

  从 2006年开始,石柱在辣椒产业上,开始建立一种椒农和业主都讲诚信的市场收购机制。全县的25万多亩辣椒,分由41个业主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各位业主与所负责片区的椒农,签下了交售和收购合同,椒农必须把产品交给业主,业主必须把椒农的产品收购完,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业主必须按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由县里统一制定市场价进行收购。

  这一机制在应对2008年这场辣椒市场危机中,发挥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2008年,石柱县从7月开秤收购时定的第一次收购价以来,先后7次根据市场变化,调低了统一的收购价,但当退到了长椒每公斤1元、尖椒和圆椒每公斤 1.2元、朝天红每公斤1.4元的最低保护价时,就再也不退了,41位收购业主都按当初承诺的那样把所负责收购片区的鲜椒按保护价收购完。

  “ 收购业主讲诚信,是在椒农讲诚信基础上的互信。”周洪说,在2007年辣椒价格不断上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全县的椒农没有因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把产品拿出去卖高价,都按县里统一制定的市场收购价交售给了业主。因而,当市场行情出现变化时,业主也讲诚信,哪怕自己亏本,也坚持按保护价把椒农的产品全部收购上来。

  诚信,还为石柱辣椒稳住了外销和加工市场。

  “是诚信帮我度过了2008年这场市场危机!”悦崃辣椒专业合作社业主余跃兵说,在前两年行情好的时候,他与武汉销售商周进来建立起一种稳固的关系后,哪怕货再紧张,也优先保证周的供应。去年行情不好时,周进来便反过来支持他,优先销售他的货。

  小天鹅、香水锅等在石柱建的调味品加工企业,此时也讲诚信,大量收购业主的鲜椒,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5倍的加工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业主的压力。

  石柱正是靠这条产业链条上形成的诚信机制,有效地化解了2008年辣椒市场危机。

  市场信心奠定产业基础

  诚信让石柱的辣椒业主和椒农坚定了市场信心,市场信心又奠定了石柱做强辣椒产业的基础。

  三河乡拱桥的邓和平,3年前开始组建一家辣椒专业合作社,在三河乡建了一个辣椒基地,与1000多户农民签订了10500亩的辣椒种植、收购合同。2008年,他按保护价把这 10500亩辣椒全部收购后,亏损了12万多元。

  “虽然去年我亏损了12万多元,但几年拉通了算,我没有亏损。”他说,这种产业机制下的市场信心,为我们搞好辣椒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他不但继续与这1000多户椒农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还把种植面积增大到11000亩。他说:“今年,我肯定会赚钱。”

  “市场信心奠定了产业基础。”盛娅农说,虽然2008年石柱辣椒产业遭遇了最大的一次市场考验,但这场考验更坚定了石柱建“全国辣椒产业第一县”的信心。

  据石柱辣椒办的统计,2009年,石柱的辣椒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近1万亩。该县也启动了集辣椒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辣椒文化为一体的万亩现代辣椒产业示范园建设。

  诚信坚定市场信心,市场信心奠定了产业基础。这就是石柱辣椒产业为什么能够逆势而上的真正原因。

  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主角

  “只要有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我就要继续干下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沙镇十二村的马世恩信心百倍地说,“虽然在2008年里我亏损了10多万元,但只要有好的市场秩序,我就有信心在今年把这笔亏损补回来。”

  马世恩是当地41家业主中的一户。2008年,他与王家乡的202户农民签订了1700亩辣椒的收购合同。在市场销售价大幅下跌时,他按保护价把农民的辣椒全部收购起来,亏损了10多万元。在今年,他不但与原有的农民继续签下收购合同,还与另外3个村的300余户农民签下了2000亩的种植收购合同。

  马世恩的信心,来自于政府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

  政府监管:规范出有序的购销秩序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基础,而这规范市场秩序的责任,理应由政府担当起来。”石柱县委书记盛娅农说,在规范石柱辣椒市场中,政府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石柱辣椒产业已发展了8年,但在2006年前,市场秩序很乱。2005年的辣椒开秤收购时,市场价格较高,一个乡镇就有六七十名外来业主收购,农民见对方的报价比与之签订了合同的业主每公斤高出几分钱,于是,就不讲诚信,把产品卖给外来的业主。

  可到了当年9月中旬,市场销售价格大幅波动,此时,外来收购的业主都跑了,而原先签订了收购合同的业主也不愿收购,椒农的辣椒卖不出去。当年,种植辣椒的农民受了损失。

  “这个教训让我们意识到,政府必须承担起规范市场秩序的责任。”石柱县辣椒办主任说,从2006年开始,政府开始出面,规范市场秩序。

  规范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相结合进行的。政府重新以招标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的业主与农民签订生产服务和收购合同,规范出“谁投资、谁建基地、谁订单、谁收购”的产业服务机制。在收购期间,县里成立辣椒收购秩序维护工作领导小组,与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村一起,维护收购秩序,确保合同执行,维护业主和农民双方的利益。

  与此同时,该县还组建了由投资业主参加的辣椒协会,由协会全体会员签字,建立“五统一、十不准”的行规,实行自律,共同遵守生产和收购秩序。

  价格决策:保护了生产经营双方利益

  有序的价格秩序,是规范的市场秩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石柱由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健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规范制定的价格决策机制。

  2008 年7月初,石柱县组织县物价局、辣椒办、辣椒协会、业主和椒农代表,对全国的辣椒市场进行调研后,经过共同协商,定出了开秤收购价。全县范围内都统一执行这一收购价。开秤收购后没多久,市场就出现了变化,这时,政府迅速组织各方代表,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调整收购价,并通知全县统一执行。去年,全县先后进行了7次统一的决策调 价,直到降到最低保护价为止。

  这一在政府规范下的价格决策机制,在全国都是一种尝试。

  在价格决策机制形成的同时,当地政府还担当起了督促业主执行的职责。石柱县成立了以县效能办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监管小组,采取多种方式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的,进行查处。2008年,有3位专业合作社的业主未执行统一的收购价格被查到后,除把少付的收购款补发给农民外,还受到了罚款处理。

  价格决策机制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同时保护了业主的利益。当市场价出现不正常的攀升时,也可通过价格决策进行合理调控,使业主不会因大幅震荡而受到大的损失。

  风险保障:减轻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在政府的主导下,石柱辣椒产业还建立起了风险保障机制。

  2008年,三河乡红明村的马武兹种了6.2亩辣椒,总共收入了8400元,平均每亩的收入有1671元,这比他种粮食的收入高出一倍以上。

  在2008年辣椒市场打“烂仗”的行情下,马武兹用这6.2亩承包地种辣椒,为什么还会比种粮高出一倍的收入?是因为有最低保护价的机制作保障。

  “ 我们在主导业主与农民签合同定最低保护价时,是通过科学的测算,保证农民种辣椒要比种粮的收入高。”周洪说。他算了一笔账:以长椒品种的最低保护价每公斤 1元来算,1亩辣椒正常情况下至少可产1250公斤鲜椒,就是全部按保护价收购,也有1250元的收入,也会高出种粮收入50%左右。

  石柱县对业主,也建立起一种风险机制。今年1月7日,三文辣椒专业合作社的业主获得了4万多元的风险基金补偿。这笔钱对业主来说,虽然不能补足其在去年按保护价收购带来的全部亏损,但也能帮助其渡过再生产的难关。

  石柱县在选择辣椒生产收购业主时,政府通过招标,选择了41位业主,投资建51个基地,每个基地根据不同情况,由业主交3万—5万元的风险基金。政府再在此基础上,按1∶1的比例,配备资金,建立起辣椒收购风险基金。

  2008年,当地41位业主都获得了风险基金的补偿,降低了风险。

  当市场出现风险时,农民有生产出的全部产品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机制,业主有政府参与的风险基金机制的保障。这两方面的保障机制,有效地规避了2008年这场市场风险,使石柱的辣椒产业平稳地渡过了难关,产业发展没有受到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