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大交流,大发展——有感日本、韩国调味品市场考察之旅

    中国调味品协会代表团赴日韩访问,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商务之旅”考察活动。
    2008年9月16日至25日,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率中国调味品协会代表团,赴日本和韩国考察当地调味品企业生产情况和调味品市场状况。10天的时间,代表团成员日夜兼程,先后到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韩国的首尔、济州、釜山等地,在考察访问中交流、比较、借鉴。
     这次日韩之旅,目的在于进一步借鉴国外经验,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化的理念,更好地谋划中国调味品产业的建设。

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及代表团成员于日本村松株式会社考察

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与日本龟甲万公司领导合影

实现跨越需要高起点规划
     为了能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这次考察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仅安排10天的时间进行两个国家8个地方的企业拜访及市场的考察。全程考察安排时间紧凑、活动丰富、讨论交流轻松愉快。
     代表团先后走访了日本村松株式会社、日本龟甲万公司及日本酱油协会,韩国首尔的韩国大酱工业协同组合、韩国泉票公司、韩国希杰公司,与直接参与文化、营销及技术的高层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当地饮食文化,企业营销技巧,创兴的技术知识等各方面的经验。

代表团考察日本龟甲万公司

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与日本酱油协会领导合影

    也许大家都了解,酱抽是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调味品。因此,日本酱油品种甚多,据初步统计,约有300多种。如果各家酱油厂没有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产品,那简直不可思议。
     在日本村松株式会社、龟甲万公司及日本酱油协会考察过程中,三大企业的专家们为代表团详细介绍了企业的相关技术及营销历程。通过介绍短片,详细地交流,我们了解到很多。
     其中,我们了解到龟甲万公司主销的产品是酱油,并且其酱油原料不使用转基因大豆。据介绍,从2000年6月起,龟甲万公司决定将酱油原料颗粒圆大豆全部改用非转基因颗粒圆大豆;从2003年5月底起,将酱油原料脱脂大豆全部改用非转基因脱脂大豆。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尚不能检测酱油商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因此,日本现行的法规并没有强制规定在酱油标签上注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是,由于许多用户和消费者出于知情权,希望厂家能在酱油商品标签上明示。龟甲万公司这一决定彻底消除了用户和消费者的疑虑。且按照日本酱油协会2000年12月制定的“采用非转基因大豆(脱脂大豆)为原料生产的酱油商品标签法”的规定,龟甲万公司在上述期限内,在酱油商品标签正面及标签原料一栏中,注明原料采用“非转基因大豆或非转基因脱脂大豆”。 公司还严格规定,为了确保转基因大豆及转基因脱脂大豆不混入,在原料采购和调运时,原料供应方必须提供实施“分别生产流通管理”(Identity Preserved)的有关书面证明。每批原料均抽样化验,保证不含有转基因成分。

代表团考察日本酱油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与韩国大酱工业协同组合会长吴茂合影留念

     交流中,代表团成员向专家们积极提问,专家们都一一给做了详细的解答。如对于中国调味品产业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的时候,专家们更是耐心诚恳地说,中国市场人口众多,所以最需要注意的是抓住消费群体,规划更高调味品产业的起点,只要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及产品的质量,中国调味品产业才能更快的发展。
     日本考察结束后,代表团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了深入的思考,大家都深受启发:单独对比日本的酱油发展历程,我们中国还有优越之处。只要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进入国际化市场竞争,结合我们自身的特色,高起点的定制规划,赶超、跨越日本根本不在话下。

选择创新路径才有长远竞争力   
     离开日本东京飞往韩国首尔,代表团们马不停蹄,对韩国大酱工业协同组合、希杰、泉票公司进行了商务拜访。
     在参观希杰和泉票公司,接待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历史、现状、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设想。参观期间,代表团们看到了是一个个包装考究、精致小巧的产品,品种多多,有橄榄油、酱油、胡椒粉、酱类、咖喱粉等等,还有塑料瓶的、玻璃瓶的、铁桶装的,让人目不暇接。其中酱类有辣椒酱、调料酱、牛排酱、意大利面酱等达20余种;酱油有日本酱油、生鱼片酱油、配制酱油等等。
     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和创造更多新、奇、特且包装讲究的产品,一直是韩国调料出口的最大优势之一。

代表团考察韩国大酱工业协同组合

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与韩国泉票公司领导合影

     据了解,伴随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改变,进口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其品种和品类随之增加。纵观全中国,进口食品的经营网点不断增加,在各大超市和一些高档百货店,随处可见其专柜和销售区域,它甚至成为一个企业经营品位的标志。
     特色、创新,在韩国企业的这些产品包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代表团们在参观期间可谓是一饱眼福了。在理性交流之外,代表团的成员们对“新型、特色、创新”也增加了许多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参观过程,专家们也向代表团成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中国制造很牛,只要大家努力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甚至于在企业管理创新上下一点功夫,那么中国的调味品酿造也将更牛。”
    考察韩国期间,代表团也同样召开了“碰头会”。大家通过实地深切感受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企业要发展,不创新不行。产品要创新,营销思路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高度重视新型产品的建设和引领市场潮流的创新营销,才能具备长远的竞争力。

交流成果要真正促推产业进步
     10天的日韩访问,代表团在收获经验的同时,还深入到两国的市场、商超及相关企业,进一步增进了交流,扩大了合作。

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和韩国希杰公司交流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情况

代表团考察韩国希杰公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企业中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是提高自己企业管理和营销水平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此次考察交流目的也正在于此。

结语:
     古人说:“教然后知困”。通过此次的10天日韩访问,我发现了我们企业在推广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必须保证,产品品种必须细化,产品包装也应考察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改装,营销过程必须创新,一昧的跟风是一种被动的营销,永远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管理中还应该给员工足够的时间思考并交流。总得来说,期待着把这次考察作为推动产业进步的一次重要活动,真正用考察学习的成果推动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各企业的实际,在工作中真正借鉴学习到的好经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实现企业、市场及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