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专家解读提鲜调味品成分

    味精、鸡精、蘑菇精、干贝素、浓汤宝……走进超市的调味品区,记者看到种类繁多的提鲜剂琳琅满目。从第一代调味品味精到第二代的鸡精,再到现在的复合型调味品,人们在烹饪时,可选择的提鲜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提鲜产品,很多市民开始质疑,这些提鲜剂该如何正确使用?不同种类的提鲜剂该如何选择?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农绍庄告诉记者,其实,各类提鲜调料的主要原料都是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物质,是从一些天然的谷类、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一种氨基酸。鸡精、鸡粉、蘑菇精等提鲜剂则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它们的基本成分都是味精,再加入助鲜剂、盐、糖、鸡肉粉、鸡味香精等成分加工而成。

  很多人觉得鸡精、鸡粉等提鲜产品是从鸡身上提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鸡精主要是味素,再加上鸟基干酸等几种鲜味剂合成的,而一旦在鸡精中加入了鸡的成分,就会造成鸡精不容易保存、容易氧化、口感淡等影响销售的因素。因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鸡精中,很少有真正添加了鸡成分的产品。同样,干贝素、蘑菇精等产品也是在味精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制成的。而有的质量比较好的浓汤宝则可能是通过鸡肉熬制而成,营养价值略高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谷氨酸钠虽然是天然提取的一种氨基酸,但它并不是人体所必须的有效营养成分,而在高温烹饪时,还会分解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焦谷氨酸钠,而谷氨酸钠如果食用过多时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尤其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老人影响最大。因此,这部分人群能不吃的时候尽量不吃。

  有的人特别喜欢在食物中使用提鲜剂来吊味,每餐都离不开提鲜剂。农绍庄认为,使用提鲜剂时,最好在70℃ 90℃的温度下,提鲜剂的溶解度最好。所以,提鲜剂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话,味精投放应在勾芡之前。另外,鸡精本身含有一定比例的盐分,因此,在使用时加盐要适量,普通人每天摄取量应低于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