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行业观察:醋产业发展期的五大瓶颈

     我国醋产业的发展可谓匍匐向前,在发展期出现区域性限制没有大的突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打造品牌存在薄弱环节、行业规模小,集中度不够等瓶颈。醋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要突破这五项瓶颈。
  地域性限制没有大的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醋行业一直难以做大做强,在整个调味品中仿佛充当着“小产品”的角色。

  山西老陈醋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山西省能排得上号的大小醋厂有1100家,那些投资少、技术低的小企业更是多如牛毛。还有在几年前,江苏镇江七八十家中小型制醋企业,也只是活动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难以走出家门。

  在国际市场,虽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醋的出口已呈上升趋势,但毕竟只占醋总销量的2%左右,醋的大市场还是在国内。然而,在洋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我国醋企业若不打破地域限制,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消费市场不断地被吞食。

  市场竞争加剧

  全国数千家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导致行业落后、无序和过度竞争的主要原因。

  闻名全国的镇江香醋就曾经由于市场秩序的混乱,有过由“香”到“涩”的经历。1985年前,整个镇江市只有两家香醋酿造厂,但1985年后,镇江香醋的酿造厂突然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仅一个镇江市,高峰时期就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镇江香醋酿造厂;而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在制造镇江香醋。“原先镇江香醋有个强制性的酿造标准,要经过6-7天的糯米发酵、做成醋醅,再经过21天的翻醅、发酵,一系列工序结束后还要放在太阳下暴晒储存6个月以上。”一位镇江香醋酿造厂的负责人说:“现在有的企业走捷径,快速生产,产量是上去了,可镇江香醋的牌子却受到了影响。”

  技术落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国的食醋生产也像其他的传统工艺的发展过程一样,靠的是一代代的传、帮、带,靠的是观察和口感,靠的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山西老陈醋是中国醋的代表,山西醋以选料上乘、工艺独特、营养丰富、养身健体著称。但山西醋的酿造技术和装备十分落后,传统山西醋生产方式主要是缸、坛、桶、锅,这种落后的装备和生产方式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不能多元化生产。另外,由于企业缺乏创新机制、高新技术利用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山西醋的发展。还有,从事山西醋科研开发的人员短缺,研发投入极少。据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在醋科研上的投入仅占产品销售额的1%,高级研发科技人才青黄不接。“我国的醋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抓好产品创新,要开发出更多多样化、方便化的产品。”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领导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