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盐之化身 零食酱菜中潜伏着“隐形盐”

    在碘盐中,碘和盐就是一种类寄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碘是否超标决定于我们摄入的食盐是否超标。因此在碘含量是否合适、我们是否需要持续补碘等问题争议不休悬而未决时,控制盐的摄入量就是最好也是最实际可行的控碘办法。

    其实盐的摄入量超标所带来的危害并不比碘超标小,广安门医院教育处副处长姚魁武博士告诉记者,食盐中钠离子的增多会使大量水分在身体内滞留,造成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压力增大,长期效应积累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可以说,我国出现超过一亿的高血压患者跟高盐饮食是有极大关系的。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食盐摄取量为6克,而北方口味较重地区却超过了人均15克,在强制加碘的基础上,盐摄入量的超标不仅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增强了碘摄入超标的可能性。因此,严格限制每日食盐的摄入,可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武警总医院副主任营养师刘庆春则提醒说,要认识清楚盐和它的各种“化身”。其实主要引起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家伙准确来说是———“钠”,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盐就是“氯化钠”,而鸡精、味精的主要成为是谷氨酸钠,在溶于水的情况下都会释放出钠离子。同时,很多零食中的“钠”含量也都不低,除调味食用食盐外,防腐剂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因此在控制每天盐的摄入量时,也要考虑到这些盐的“变体”和“寄生体”。

    ■碘击餐桌

    我的餐桌上常见“碘菜”

    ●陈辉,体检中心员工

    在我的记忆中,碘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是作为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亮相的,因为它可以用来验证某种物质当中是否含有淀粉,我记得当初的实验就是在饼干上滴上碘液,如果出现深蓝色变化,就说明饼干里面含有淀粉。

    当然它跟我发生更为急切的关系则是我被提拔为“爸爸”之后,我什么都不怕,就怕孩子因缺“碘”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因此我孩子的饭桌上经常都会有含碘高的菜肴,当然,我和太太总是换着花样给他做,比如今天是排骨炖海带,明天就是红烧海鱼,要不凉拌个海白菜,再配个紫菜蛋花汤。其实因为海产品中也富含其他的很多微量元素,所以一举多得。至于效果嘛———反正孩子挺机灵健康的。

    因为我们夫妻都是南方人,口味不重,所以我们并不担心碘会过量,我一直叫这种食物中含的碘是“绿色碘”,我想以均衡营养为基础的补充是更健康的。

    我的餐桌上盐是主打

    ●吴振,媒体从业人员

我以前一直以为碘跟我的关系就仅仅限于在踢球摔伤之后用点碘酒消毒,现在发现这碘多了原来还不行。我们家口味一直很重,平常餐桌上基本都是红烧、爆炒之类“盐味十足”的做法,很少有清蒸之类清淡菜肴。而且我们在做鱼、排骨、肉之类的荤菜时都习惯用很多盐先腌制一下,这盐多了,碘自然也就吃得不少了。

我每年过年时还会从老家带很多腌肉腌鸡过来,放在冰箱里,工作忙了,就直接用它们做菜,有时晚上看球也弄一些作为夜宵,当时啃得很爽,现在想起来那些用盐“粉刷”“浸泡”出来的腌腊制品,估计碘含量也不少。今后看来的确要好好控盐了,不然甲状腺病和心血管病一起找上门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