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涪陵鲜榨菜打开北方市场

     “去年,卖加工型榨菜,每公斤的价格只有0.2元,我家种的13亩,收入7000元。今天,我卖鲜榨菜,价格为每公斤2.3元,750公斤卖了1600元。”昨日上午,涪陵区丛林乡回龙村菜农曾广荣数着手中的票子高兴地说,“我今年种的4亩鲜榨菜,10亩加工型榨菜,至少可以收入2.1万元,是去年收入的3倍。”

  昨日,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20吨鲜榨菜,启运到北京市场。该区农办主任洪又亮说:“接下来,还将有5家龙头企业到榨菜产区收购鲜榨菜,销往东北和西北市场。”

  “从加工榨菜到销售鲜榨菜,这是涪陵榨菜积极开拓外地市场的有效举措。”洪又亮说,今年,涪陵区的榨菜种植面积扩大到53万亩,产量为110万吨。区里在组织好榨菜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外,还组织有关部门,到北方开拓鲜榨菜销售市场。

  9月至10月,涪陵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当起了鲜榨菜的市场开拓员,组织区农办、商委等部门与涪陵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等5家榨菜龙头企业一起,分成5个市场开拓组,到北方去寻找鲜榨菜销售市场。市场开拓组通过向消费者进行鲜榨菜实物展示、现炒鲜榨菜片让消费者品尝等多种方式宣传涪陵鲜榨菜。

  经过两个月的市场开拓,涪陵在北京、沈阳、哈尔滨等20多个城市建立起鲜榨菜销售网络,与这些城市的经销商签订了鲜榨菜的销售订单52380吨。记者在洪丽公司见到,鲜榨菜的包装精美,5公斤一箱。

  “鲜榨菜的市场打开后,将使山区菜农种植的榨菜收入成倍地增加。”洪又亮说,鲜榨菜在质量上虽然要求更高,亩产量要比用于加工的榨菜低,但由于收购价格较高,每亩的收入达到近3000元,比种加工型榨菜的收入多出数倍。

  在销售上,也将实行一条龙运作。洪又亮介绍,由区内的几家龙头企业按照所开拓市场签下的订单数量,再与菜农签订收购合同,菜农则需按相关标准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