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老酱”钱万隆建厂开店设柜申遗迈新步

  在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坐落着浦东新区唯一的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钱万隆酿造厂,最近它迎来两件大事:一是企业的酱油酿造技艺继成功列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最近又作为上海酿造行业的唯一老字号,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企业虽然面临动迁,但厂区内一幢1933年建造的小洋楼保留下来,成为钱万隆酿造文化行业博物馆,这将是全国酿造行业唯一的行业博物馆。

  酱坊、酒坊、染坊被誉为旧时上海滩的“三只缸”。相关资料显示,上海解放前夕,市区共有大小酱园67家,1930年还出现了酱园业同业公会。创始于1880年的钱万隆是本帮企业,与来自海盐的“盐帮”、宁波的“宁帮”,并称为沪上酱园业的三大体系。1897年,钱万隆被清政府户部盐漕部院授予“官酱园”金字招牌,这也是国内酿造业老字号中唯一获得“官”方认可的酱园。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钱万隆的本帮帮派酱作工艺,其流程相当复杂,分为棒敲制曲、土灶蒸料、木架机压渣等关键步骤,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是黄豆、面粉,设施仅有竹匾、箩、缸、木榨床等简单工具,生产工艺以自然晒制为主,春准备,夏造酱,秋翻晒,冬成酱;酱成后存放一年为陈酱,后再进行压榨出酱油,春天投料,至冬收获,生产周期长达两年之久。当年的张江老镇上,几百只缸整齐排成长长数列,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晒油街”。浦东一带的俗语道:“一口香酥高桥松饼,妙不可言钱万隆酱油”,钱万隆酱油是烹饪本帮菜肴红烧鱼、肉等的上佳佐料。1983年3月,钱万隆首次出口国外,开创了上海酱油出口的先河,1993年它又被当时的内贸部命名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上海本土的酿造业虽然辉煌一时,但近年来,由于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酱油行业全面亏损。上海市郊原来有27家酿造厂,后来只剩下奉贤的“鼎丰”和“钱万隆”两家,连著名的海鸥牌酱油也先归于“淘大”,后又归于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如今,上海酿造行业已经深深意识到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钱万隆目前在浙江平湖建立了钱万隆分厂,形成了2万吨酱油、1000吨米醋的年生产能力,在浦东高东工业园区的新厂则担当起科研、后序生产、销售物流的中心。最近,第一家钱万隆专卖店已经落户豫园商城的老字号一条街,第一个钱万隆专柜也将在市食品一店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