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缸需大豆160斤,以水煮烂熟用面粉130斤拌和,待其发酵变黄入盐150斤加水1000斤入缸搅和再经曝晒,夜露夏冷70日,冬冻100日,酱坯成熟掏取以压榨出汁,经调色澄汁即成,再经三伏曝晒为最佳品位。故名三伏酱油。”
———摘自兰溪市章恒升酱园《三伏酱油制作工艺录》
章恒升官酱园创办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酱油酿造企业。其生产的三伏老酱油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是百年来世界酱油酿造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历史:
老字号的百年兴衰
酱园创始人是原籍安徽省绩溪镇的章志忻。1853年,官居大学士的章志忻为避太平军战事,辞官避居兰溪。在当地水门九坊聚星巷租下一间铺面,开始创办章恒升酱园。
1861年4月,太平军攻克兰溪,酱园停业。之后,随着太平军撤守社会秩序恢复,章志忻再次筹建新酱园,新址位于现兰溪市解放路27号。据当时账册记载,此次修缮新址历时10个月,共支出2029.89块银元,铜钱383千文,可见规模之大。当时,酱园有酱缸50口,在取得浙江省盐漕部院颁发的鹾字第十五号营业执照后,两浙都转盐运司发下烙牌(又叫酱牌,即当时业内的营业执照),正中写有官酱园字样,边上有监运使司的火烙印,烙牌需悬挂在店面内以示企业正规,防他人做假。章恒升官酱园风光一时。
由于积劳成疾,章志忻59岁时辞世。酱园由第三个儿子章筠继承后,规模再度扩大,由于酱油质量好,生意极为兴隆,产品销往本省和江西、安徽等地。三伏酱油的工艺也在这时走向成熟,并保留至今。
然而,正当章筠图志奋发之际,酱园遭遇意外火灾,损失惨重。为重建父业,章筠以章恒升酱园全部家产作抵,向一周姓人士借贷三千银元,恢复生产。十余年后,56岁的章筠病逝,已有身孕的继配王金氏于第二年产下遗腹子,名为章寿乾。寡母幼子难以主持店业,便聘请安徽人张声野为经理,全权打理园务。
作为第三代章恒升官酱园掌门人的张声野虽不是章家至亲,却锐意改革创新,三伏酱油迎来了新的创业高峰期。1915年,三伏老酱油力挫群雄,一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和证书。章恒升酱园成为至今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酱油酿造企业。
章寿乾长大成人继承祖业,也为酱园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1928年,酱园的三伏秋油送首届西湖博览会参展,获优等奖,被授予五彩奖章。
1954年,章寿乾年龄渐大,精力衰退,遂将八个儿子中最小的幼子,原老工商业者、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现任兰溪市政协委员的章恒声带进酱园,开始授以园务经营之道,协助掌管园务,后被指定为第五代继承人。
两年后,国家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章恒升官酱园被兼并,成立了兰溪市酱油厂,不久又被更名为兰江味精厂。在兰溪,知道酱油厂和兰江味精厂的大有人在,但对章恒升官酱油略有所闻的实在不多,一段尘封百多余年的家族创业史似乎已离人远去。
传承:
三伏老酱油重归市场
“要恢复祖上的老字号,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必要的投资资金。”打算再创辉煌的章恒声老人为此没少费精力。近几年,得知章恒升酱园要开新业的消息后,不少投资者陆续找章恒声洽谈合作事宜。
章恒声虽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经历公私合营等事情后,想另想炉灶并不容易,几个子女都没有老人的想法。思前想后,章恒声最终找到了在杭州创业的侄子章宪维,希望自家的品牌能在自家人的手上再发光彩。
2003年,同意重创章恒升酱园的章宪维向相关部门递交了注册“章恒升”商标的申请。第二年正式获批商标后,章宪维独资恢复了著名的章恒升酱园,在兰溪市上华街雅滩村租下四亩土地,筹办复园事宜。2006年,在章恒声的指导下,新的章恒升酱园正式申领营业执照并通过QS认证,三伏酱油得以重生。
“解放前,企业名称中如带有官字,一方面代表企业规模较大,另一方面也代表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只有经浙江总督和盐政使,以及兰溪县衙正堂批准才能称为官字企业。”章恒声介绍,当前老名称不再适宜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注定老字号得靠新的经营思路和创新来打开新市场。
在酱园的空地上,整齐摆放着50口曝晒用的酱油缸,如同祖上章恒升官酱园的风格。生产车间内,除了少数几样现代化蒸煮、灌装设备外,酱园的制造工艺依然沿用了祖传秘方。为了保证生产技术不外流,园内的十多位职工基本上都是章氏家族的成员。处于起步阶段的章恒升酱园出于种种顾虑,还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快。
“现在最关键的是重新打响品牌,把老字号的断档期给衔接上,然后寻求新的市场销路,让消费者体验到‘章恒升’原汁原味的三伏酱油。”作为第六代酱园继承人,捧着老字号招牌的章宪维不敢掉以轻心。
期待:
摆脱困扰寻求发展
“老字号是历经历史沉淀和积累后的无形资源,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一个老字号的传人都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章恒声认为,在商品日益富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重现老字号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能否顶着风雨走下去,对每一个老字号的继承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章宪维对此已深有体会。就生产成本而言,酱油生产原材料黄豆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2006年较2005年每吨上涨了三四百元,2007年较2006年上涨了七八百元,面粉的价格也是如此。另外,新《劳动合同法》今年实施后,工人劳动力成本也随之增加。
在产品价格上,中高档章恒升三伏酱油在大城市超市里的售价是每瓶5元~8元,而塑料包装瓶的进价就要1.5元左右,还不算酱油本身的生产成本;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酱油更是利润稀薄,每包只有几分钱的盈利。之前,章宪维曾打算提高包装档次,打开高端消费人群的市场,但国家对过度包装进行限制,他打消了这个想法,开始踏踏实实生产高品质、简包装的酱油产品。
“酱园现在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营业收入和成本相抵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盈余。”让章宪维苦苦支撑的动力是重现老字号风光的信念,“国家对中华老字号的重视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利好环境,只要能在两三年内打响品牌,即使只赚吆喝不赚钱,也要坚持下去。”
章宪维现在的想法是重整好手头可利用的资源,扩大酱园的生产规模,再上几条生产线,借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他希望省里的老字号协会,以及已经成功打响知名度并取得经济效益的老字号企业,能对他这样的小企业提供一些品牌宣传经验和市场销路方面的帮助,一起做大中华老字号的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