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背后联系着成千上万的农民,这些企业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利益。面对危机,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
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是我区唯一一家从事番茄酱精加工的企业,生产的番茄沙司已经占据了哈萨克斯坦30%的番茄调味酱市场。去年下半年,就在疆内番茄开始大面积采摘时,中亚各国一向稳定的番茄调味酱价格却出现了波动。由于产品规格单一、包装成本较高,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份额一下缩水了。
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洋说,“我们企业刚意识到经济危机以后,首先我们就想对我们原有的产品,进行一个升级和换代工作。(去年底)我们自行研制了塑料瓶的沙司,成本很低,拓宽了我的销售渠道。”
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中亚食品研发中心很快又在哈萨克斯坦的番茄调味酱市场站稳了脚跟,并间接稳定了疆内原料番茄的收购价格。
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经理戚晨晨说,“2008年,销售量达到8000多吨,这样带动了我们疆内农户达到了1500户以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仅靠单一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抗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为此,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依托多年来在疆内培育起来的优质黄瓜基地,把目光瞄准了中亚黄瓜罐头市场,研发了适应中亚五国消费群体口味的酸黄瓜罐头。
新疆中亚食品研究中心经理戚晨晨说,“这个黄瓜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需求量在3万吨以上,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将会更有力的带动新疆的(黄瓜种植)农户增收。”
新疆中亚食品研究中心的成功,给我区其他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我区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38家,这些企业的背后连动的是92.19万户各类农作物种植户。每年,户均来自于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增收入就达800多元。因此,扶持和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也成为我区保护农民收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治区农产品加工局局长热比亚?玉山说,“我们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组织部分出口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做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与认证培训工作,提高农产品企业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增强我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