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中味”提前转型抢得市场新高地

    进入11月份,一则则喜讯先后从湖州中味酿造有限公司飞出:在刚刚闭幕的湖州2008接轨上海活动周上,中味公司同上海梅宝调味品销售有限公司一单就签订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比上年度增加了10多倍;在本周上海开幕的2008中国调味品博览会上,中味公司推出的鱼酿酱油、黄樱椒辣酱制品和鲜上鲜烧沾两用酱油分别获组委会颁发的金奖;在2008省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和首届省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评比活动中,中味公司均榜上有名,其中在省食品工业百强企业中名列第28位……
  更值得欣喜的是“中味”的产品出现了导购商追单现象。11月12日,一直作为“老干妈”系列调味品总代理的梅宝公司便派出国内采购商到中味公司实地“探营”,准备在明年大幅增加“中味”产品的订单。这位采购商对记者说,没有想到中味公司产品转型升级速度如此迅速,并拥有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顶级产品,让人刮目相看。与此同时,上海、成都、云南、广州、山东等地经销商也纷纷扩大中味产品的经销范围。

  “中味”目前良好的势头,来自这两年的成功转型。“过去每年的销量也不小,但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低,企业效益并不高。”公司董事长陈卫忠说,要真正实现与国家级加工示范企业荣誉相匹配,靠铺摊子肯定不行,必须通过调整产品的结构,走精品发展之路。为此,中味公司从2006年底就开始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盯住上海市场“调”。在上海市场的多次促销中,发现自己公司生产的酱油并没有大的市场魅力,为此,该公司决定调整该产品。可怎么调?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最终调查人员发现在众多品牌的酱油制品中惟独缺乏与日本酱油在上海市场相媲美的国产鱼酿酱油。“湖州历史上曾经拥有过自己的鱼酿酱油,但那时因为技术的稳定性不够而没有坚持下来,”陈卫忠说,我们就把调整的目光集中到鱼酿酱油上。 

  在随后的日子里,通过寻访当年参与鱼酿酱油生产的老人,聘请上海原国有酱厂的老技术工作为技术顾问,历时一年多时间,由太湖野鱼加工而成的鱼酿酱油终于问世。据测试,该产品的鲜度全国领先。目前,中味公司生产的鱼酿酱油在上海市场的批发价格为0.5千克28元。按照这样的思路,中味公司还投资306万元,从上海引进华东地区首条国内最先进的榨菜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都用数码一体化控制,年榨菜生产能力达8000吨。

  依靠科研创新“调”。被专家誉为“天下第一辣”的黄樱椒是中味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有关专家教授攻关开发的,目前该产品已成为中味公司的专利产品。而由黄樱椒派生出来的系列辣酱制品也已替代该公司原来的普通辣酱,成为中味公司排位第一的增长点。“黄樱椒的辣度超过普通辣椒的10倍,由该品种作为原料制成的金辣酱更是一夜之间席卷上海滩。”但中味人还是不断进行深度开发,他们把黄樱椒开发的眼光瞄准辣椒素的提取。通过与浙江大学的再度联手,该项目已有实质性的突破。据悉,提取辣椒素可以让一只市场价仅5分钱的黄樱椒,价值增长5倍多。

  近年来,中味公司还先后同上海、杭州以及北京等地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分别研发出虫草菌黄酒、蚕蛹酱油、黄樱椒辣油及太湖凤尾鱼等系列产品,并在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形成了销售的新亮点,其中由中味公司配方制作的豆瓣酱还首次出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