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访谈专栏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一个调味品企业的无奈

    歪货侵袭让遂宁赖氏调味品有限公司难以招架

  在遂宁,提起吴家湾酿造厂的名字,稍上点年纪的人无人不知。这家厂从1987年建厂,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1年的风雨历程。

  2000年以前,吴家湾酿造厂生产的赖氏调味品,每天用两个大卡车送货都忙活不过来。那时候每天来厂进货的批发商家需要排长队,“每次来进货的三四十辆货运三轮车看起来是一道十分壮观的风景线”。

  但如今,赖氏调味品公司却把两套生产设备减少为一套,原有的9个工人也减少到4人。厂长老赖还打算将空出来的厂房租出去,“这厂子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门庭若市的厂子变得如此门可罗雀?

  “都是歪货惹的祸啊!”老赖显得很无奈……

  歪货低价抢市场

  12日下午,走进遂宁赖氏调味品有限公司,一股酱油的香味儿迎面而来。

  不大却十分干净的厂房,仅有4名工人在里头走来走去。尽管我们去的那个下午刚下过雨,贴满白瓷砖的厂房仍然干干净净。厂长老赖忙里抽闲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自己现在正忙着要把隔壁的空厂房租出去,以换回租金交欠款。

  在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老赖立马告诉记者,他曾经走访过遂宁几个食品批发市场,在这些批发市场里,一件12瓶装、每瓶800毫升的酱油,最便宜的批发价格只需要1.5元钱。而他生产的酱油,每瓶的批发价格至少也得2块好几,算起来贵了近一倍。

  “1987年,我就在遂宁建厂了,那时候还不是赖氏调味品有限公司的牌子,老遂宁人对吴家湾酿造厂和老赖食品的名字更为深刻。”回忆起当年的盛况,老赖的眼神里充满了神采。“自建厂生产以来,我老赖的调味品销售到遂宁市内各个商店,销售到遂宁所有区县乡村,那个时候每天两大卡车送货都不够送!”

  农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是老赖告诉记者的,干他这一行,千万不能小瞧了这个市场。老赖的酱油、醋等调味品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垄断了遂宁市场,尤其是遂宁的农村市场,但从2003年开始,老赖公司的业绩一年不如一年。

  “那些外面进来的酱油、醋价钱相当便宜,比我们厂的价格便宜了许多,只这一点就十分受不少人的青睐。”老赖说,450毫升袋装的酱油,批发价只需要0.4元一袋,这样的价格难道不让人怀疑吗?而这些让人怀疑的便宜货正是对老赖调味品最直接的冲击。

  渐渐的,价格低廉的散装、袋装酱油替代了老赖酱油的位置,老赖酱油在农村的生意越来越少了。

  歪货产品

  “借力打力”

  如何区分酱油的好与坏,真与假呢?记者向老赖提出了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径直从生产车间里端出了两碗自己酿造的酱油,又拿出两瓶市场上卖的瓶装酱油,让记者先闻闻气味儿。

  “碗里的酱油香味儿很纯,瓶子里的酱油味浓感觉特别香。”闻过几种酱油后,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觉。

  老赖不言语,转身又拿出一个小瓶子,瓶子里的液体黑油油的,和酱油的颜色差不多,“你们再来闻闻这个味道。”老赖说到,记者凑上前去一闻,与刚才那两瓶瓶装酱油的味道很相似,这难道也是酱油?

  “这个不是酱油,是现在一些酱油生产厂家用来勾兑酱油的配料,是一种植物蛋白,它的颜色和气味儿与酱油很相似,却是一种化学配料。”老赖告诉记者,“那个瓶装酱油里的香味儿是化学香味,而碗里酱油的香味儿是实实在在的粮食香味儿。”

  用这种化学配料勾兑的酱油,尤其是散装酱油夏天存放的时间很短,很容易坏。接着,老赖指着瓶装酱油的外包装告诉记者:“虽然外包装上也注有‘酿造’的字样,但这酱油确实是配制的,是勾兑的。”记者感到不解,配制酱油与酿造酱油的区别有那么大吗?

  于是乎,老赖带着记者走进了他的生产车间。养菌种、制曲、发酵、蒸馏……一系列的生产工序几乎都是原始的全手工工艺,竹簸箕、水泥槽,没有一项机械参与加工,正宗的“资格货”。

  那些因生意清淡而闲散在厂房里的老工人们向记者开玩笑地说着:“生意不好哦。”老赖解释道,生意不好,他们就没啥子事可以做。“你是外行,对酿造和勾兑不理解,也发现不了。”老赖说,“但我们是做酱油的,是门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是真是假。”

  尽管外面的市场以低价格与老赖的调味品较着劲,但老赖却坚决不做勾兑酱油,坚持自己的酿造之路,他说:“二十几年的好招牌、好名声不能因为价格的问题而被砸了。”

  经过老赖的指点,记者也发现,在遂宁一些批发市场里,那些打着德阳酱油、中坝酱油旗号的酱油,有的不过是遂宁周边一些小地方自己产的。

  原材料涨价

  新生又遇坎坷

  2003年以前,老赖公司每月销售到遂宁全城的酱油大约是17—18万斤,现在,每月只有七八万斤。

  在老赖的生产车间里,老赖专门领记者看了看他存粮的库房。“就这点粮食,就花去了2万多元。”老赖指着10平米不到的小粮仓里才堆了三分之一的粮食说到,“去年一斤大豆也就一块六七的价格,今年已经长到三块多了!”

  近几年物价的上涨,也给老赖带来了苦恼,他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煤炭的价格是200元一吨,现在已达到六七百一吨了;做醋用的麸皮,2000年以前价格在700元左右,今年的批发价就已经高达1650元/吨。

  原材料涨价,老赖的产品也只好跟着上涨。就拿老赖现在这个简单的包装来算,一个标签的价格是0.08元,一个瓶子0.78元,一个装12瓶酱油一件的纸箱是0.15元,再加上不干胶、封口胶的价钱,一瓶800ml酱油瓶的包装价格在1.1元左右,再加上酱油的成本价,每瓶酱油至少得二块七八才能保住成本。

  原材料的价格在涨,但老赖没有掉以轻心,每年省上的质量抽查还在继续,市里的检查也随时在搞。“省上抽查检验的项目就有24项,有一项不合格,我们的产品都是不合格产品,是不能到市场上销售的。”老赖说,“如果被省上抽去检验的产品里有不合格的,我们将被处以商品价格20倍的罚款。”

  后来老赖告诉记者,在一次省上的抽样检验中,他们的酱油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却因为商标上有一个错别字,被定为不合格产品给退了回来。

  老赖在遂宁开厂以前已经在云南开了三年的酱油厂,回到遂宁后他从最早的租地、租厂房,到后来买地、买厂房,再到今天把手头的空地、空厂房再租出去,老赖一路起起伏伏。他说,眼下零售开始在恢复了,批发却又亏了,听说这片地要拆迁,如果真拆了,就暂停下来不做了,等到市场不再受到歪货的侵扰他再重操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