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出差,去过不少地方,这处那处,远处近处的各种醋,食过不少,山西老陈醋是有名气的,江南的米醋很具特色,福建的红醋也不错,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儿的醋,多达数十种。然而,不知是食不习惯的缘故,或是别的什么,我总感其味平平,其色淡淡,毕竟抵不上川北阆中的保宁麸醋那种铭心润腑的感觉。
诚然,保宁醋不同凡响。夏天,不起白花不生异味。若将保宁醋置放在荫凉处,不沾水,能存放多年,它依然奇香缕缕,味鲜如初。
无怪乎,阆中人喜醋,爱醋,似乎生活中无处不醋。做菜,醋是调味品;醉酒,醋是醒酒药;吃面条,放些醋;啃馒头、吃包子,也醮“醋辣子油”;就连餐桌上都置有专盛醋的杯子,亲朋好友聚会,招待远方客人,酒可不喝,然醋是必饮的,还以醋大劝客人。更有一些老者,有事无事便以醋兑凉开水当茶喝;有的年轻人居然以醋为饮料。
人称古城阆中为“醋城”也就不足为奇了。在10多平方公里的阆中城,就有3家醋厂的产量在几千吨以上。最著名的要数保宁醋厂了,年产量万多吨。尽管如此,醋还是供不应求。
醋作调味品,在相当范围的地域内,都是如此。殊不知,奇就奇在阆中人把它当酒、当饮料来喝了,这奥妙在哪里?
话,还得从保宁醋说起。300多年之前,酿醋大师索义廷从山西流落到阆中,为生计开起醋坊。最初醋曲是以砂仁、杜仲、五味子等30多味植物香料合制成的,后经名医指点,逐步增至60多味。他酿出的醋,初品微酸,却不淡不浓,正合适;再品,醇香带着微酸入胃腹,却不是那种浓香,而是绵香缕缕,回味再三,绵绵醇香渐入心田,顿让人心清智爽,奋发激情,食欲猛增。这样,他的生意日渐火爆。不少商贩见索义廷酿醋赚了钱,都拜到门下学艺,艺成之后纷纷开醋坊,在阆中城南傍江的一条街上做醋生意,故阆中至今还有条“醋坊街“。
保宁醋的名声逐渐远播。在成都的劝业会上,连年得优胜奖。1915年,保宁醋飘洋过海,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最爱挑剔的“蓝眼珠“、“高鼻子”们也连声“OK”,给评了金奖。
经历了几百年的保宁醋,而今品味更醇,先后被省、国家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还得了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
起初阆中人也没把醋当作饮料,同样是作调味罢了。有趣的是,1972年,阆中城关一位名叫陈励民的老人,患癌症作了手术,医生说他顶多多活3年,无意之中,他听说饮醋能抗癌。于是,他每天以醋当药,以醋为酒,以醋作茶,常饮不辍。3年过去,渐觉病轻了许多。尔后,他仍饮醋不止,病竟奇迹般地全好了。他说:“是保宁醋救了我条命。”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阆中饮醋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后来在宴席上都流行饮醋。就连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四川作省委书记时,到阆中检查工作,进餐时也以醋代酒,饮了几杯。一些多次到阆中出差办事的人都学着阆中人饮起醋来。
饮醋,真对身体有益么?
1987年,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原成都科技大学的专家们怀着极浓的兴致,对保宁醋进行检测发现,保宁醋的酿醋之水取自观音寺内的唐代“松华"古井.这水系优质矿泉水,以富铜低镉为特征,有害元素比其它井水少得多,对人体健康有明显保护作用;麦麸及醋曲,更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1985年,保宁醋进入北京中南海,国务院领导饮后也来信称赞:"保宁醋醇香可口,既是调料,又是饮料,名不虚传。"
更奇的是,保宁醋还可以入药..可不是么,有些中药在用火炮制时,就离不开麸醋.在川北农村一带,人们手脚生疮,皮肤红痒,用麸醋兑温开水浸泡或擦洗,疗效极好。
400年陈酿老醋,畅销不衰,它的传奇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