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菜谱七成以上为西餐,西餐调料供应的商机虽大,但西餐调料行业仍需做好准备。可喜的是,近日西餐调味品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
日前,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在京宣布,三项新的调味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于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紧接着,又有消息传出,民政部已经向中国调味品协会颁发西餐调味品专业委员会证书,西餐调味品专业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消息还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并不能否认它的意义之重大。记者了解到,2008年奥运会在奥运村内的供餐方面,将采取以西餐为主、中西餐结合的方式,其中西餐的比例将占到70%,剩下的30%为中餐。同时,我国餐饮业中西方融合的程度逐步增强,约30%的中餐菜品增添西餐元素,而这种改变主要是依靠使用西餐调味品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奥运菜篮子"将以西餐为主,而中国调味品企业要想成为这些西餐调料的主力供应商,必须练好内功。
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餐饮业2006年营业收入已突破万亿元,调味品成本约占十分之一,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西餐调味品。因此,西餐调味品的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是巨大的。
以北京为例,1988年以后,出现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风味的"必胜客"等遍地开花的西式快餐,北京人吃西餐已经是平常事了。2003年的"非典"成为北京西餐发展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西餐的就餐环境较中餐更卫生,让人更放心。与此同时,中国不少调味品企业也抓住商机,比如麦当劳里每天大量供应的番茄酱,就是来自青岛的一家企业。
但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中国调味品企业触角能及之处,大部分还是快餐类西餐,在相当数量的中高档西餐厅里,进口调料仍是主打。而很多消费者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西餐调料还是进口的好,就像西方人不会做好豆腐乳一样,中国调味品企业生产的西餐调料,能地道吗?
在这样的偏见之中,也许建立一个规范体制是最能化解误会的办法。
西餐调味品专业委员会有关筹备人员表示,西餐调味品市场潜力巨大,在我国调味品行业中,历来也有西餐调味品的生产,但其生产和市场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生产企业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经营西餐调味品的商家不专业;对部分进口的西餐调味品,缺少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把关。在为2008奥运会所做的调味品供应准备工作中,这些问题也较为突出地暴露出来。因此,成立西餐调味品专业委员会,是为了规范我国西餐调味品生产与市场,促进我国西餐调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东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推动我国调味品生产企业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