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超市里,过度包装的商品随处可见。在随机调查中发现,一瓶某品牌干红葡萄酒普通装售价为280元;而同种品牌用精美木盒包装的葡萄酒,配上一套公道杯,标价则为588元。据介绍,这些披着“华丽外衣”的“高档”商品,在节日市场很是抢手。
茶叶专卖店内也不难找到各种包装精致的礼品茶叶。其中一件售价580元的极品“铁观音”,打开后发现:红色的手提袋内是一个木制盒,从这个木制盒中还需要拉出一个纸制盒子,盒内垫着一层塑料泡沫,衬有一层黄色绸缎,放着两个精致的铁皮桶,里面是真空包装袋,袋子里的茶叶只有200克。而整个包装一共用了七层,包装盒的体积是商品体积的十余倍。经该店老板介绍,一袋250克的同等质量的简易包装茶叶售价仅为150元。
同样的情况在保健品市场上更为常见,一盒冬虫夏草,总共不过20来根,盒子却足有两包烟那么大,但棉花、泡沫塑料、硬卡纸等包装物占去了“半壁江山”;一盒鱼翅,就薄薄一层,重量不过十几克,可偏要垫上一层厚泡沫塑料,造成体积庞大的假象……
但这种种“看上去很美”的奢华包装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这种过度的包装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王维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国目前的发展,遇到了两个难题,一个是资源日益短缺,一个是环境污染加剧。我们事实上已经进入了资源和环境的瓶颈。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你消耗多少资源,就产生多少垃圾。据统计,仅以全国每年产生一千万个纸月饼盒计算,其包装耗材就需要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而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最后却只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王维平说道,“我看过相关的报道,在去年中秋节过后的第一天,广州一天内丢弃的月饼盒可以把2500个足球场铺满。一盒月饼售价2800多块钱,实际上就六块月饼,消费者吃的是月饼,再好的盒拿回去以后也没用,留着还占用空间,最后只能变成垃圾。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1.5万吨,一年产生垃圾500万吨,其中包装物含量从重量上说,占垃圾总量的22%;从体积上说,则占了大约70%。分析表明,如果我们限制包装,从重量上而论,将减少17%的垃圾。一顿垃圾的处理成本是158元,如果减掉垃圾总重量的17%的话,按一年365天计算下来,我们将能够节省好几个亿的垃圾处理成本。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买汽车运垃圾,建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厂等固定资产的费用。”
同时,这种过度的包装很明显是一种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每个消费者在购买这个商品的同时,不得不承担包装的成本。按照上面的例子,一瓶普通包装的红酒售价为280元,而经过精包装之后的售价则为588元,同一种商品,售价却无端提高了300多元,但消费者只能对此被迫承担。“这种礼品大量投放于市场,不仅容易助长社会奢靡的风气,甚至滋生腐败。中国人的传统是勤俭持家。这种奢华的包装与之相悖。近两年来,不断有报道称中秋节送月饼送的不是月饼,而是月饼形状的金块、银块,甚至里面还夹杂着一套住宅的产权证书。这种过度包装正是滋生这种腐败行为的温床。”王维平说道。
限制过度包装 呼唤立法
王维平介绍:“在国际上,这种奢华的过度包装,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愚蠢的销售行为。很多国家在意识到过度包装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后,纷纷立法限制包装规格。但我国这种过度包装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而我国限制包装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我和其他的许多专家一直在呼唤相关法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