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安全"白皮书"公布
这份食品安全“白皮书”披露,在超市、农贸市场等食品供应主渠道所供应的各类食品中,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各类污染物总体上几率很低,粮食蔬菜等重点食品的合格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市民可放心消费。“白皮书”显示,设在超市、农贸市场等主渠道的79个污染物监测点在过去一年中,共对粮食、蔬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乳制品等18大类食品开展监测,抽检样品18094件,涉及污染物指标148种,总合格率为95.4%。
同时,监管部门对22大类、31327件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89%,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蔬菜、乳与乳制
品、婴幼儿食品、饮料、饮用水、食用植物油、酒类、调味品等11类食品的合格率达到或接近100%;盒饭、熟食、桶装饮用水、糕点等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明显提高。
在食品安全事件方面,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全年报告33起,中毒人数917人,分别比2005年下降16%和6%,食物中毒发生率5.15/10万。这一数字不仅低于2005年6.06/10万的发生率,更是远低于近年来10/10万的发生率,为历年最低。其中,农村自办酒席的食品安全系数大幅提高。统计显示,去年本市共有自办酒席146483桌,参加人数超过124.5万人次,但没有发生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不过,"白皮书"也指出本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譬如,本市依然面临外来食品源头监控较难实施、食品加工企业整体水平不高、无证地下窝点时有回潮等问题。特别在食品安全事件中,集体食堂是中毒事件的高发区域,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故占全市总数的30%。"白皮书"提出,这一结果和集体食堂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而生熟交叉污染、加工人员带菌操作、用具容器不清洁等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食药监管部门表示,将根据"白皮书"反映出的问题,加大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改善本市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