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排名三亚倒数第八
近日调查得知,2006年,三亚碘盐覆盖率仅为65.97%,碘盐普及率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离省政府碘盐覆盖率要达到95%的要求差距较大,在全省碘盐普及率排名中,三亚位于倒数第八。
据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调查显示,我市田独镇碘盐覆盖率在全市最低,仅为46.88%。全市区镇碘盐覆盖率比较高的是崖城镇,从2000年来一直都保持在70%以上。就是作为三亚市区的河东、河西两个区的碘盐覆盖率也不高,分别为59.38%和65.23%。
碘缺乏危害后患无穷
碘缺乏到底能引起怎样的危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梅香副科长介绍说:“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瘿瓜瓜等),将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碘缺乏的高度损害有不同于其它疾病智力损害的三个特点。第一,具有隐蔽性。受害的人群和个体没有任何感觉,智力损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第二,轻度碘缺乏并伴随智力损害。碘缺乏不管严重程度如何可能都会损害智力,只是智力受损的程度不同而已。第三,具有广泛性。碘缺乏危害的地区和人群非常广泛和众多。经防治专业人员调查,在碘缺乏地区儿童有智力损害的比例占5-15%。
非碘盐及假碘盐冲击严重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梅香副科长介绍,造成我市碘盐普及率低,各项卫生指标未达标的主要原因是我市存在一些小盐场,其生产大量的非碘盐、劣质盐冲销食盐市场,甚至还有假碘盐在出售。虽然我市盐田整改转产后,现只留榆亚盐厂一家,但盐厂周边地区居民户中存非碘盐较多。另外,流动盐商是非碘盐的主要销售者,在农村以物换盐。并且今年4月在育才进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调查中发现了假冒碘盐。其次是市民对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市在2000年、2001年曾大规模开展过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但对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和长期性、艰巨性没有清醒的认识,随着我国消除碘缺乏病严峻形势的缓和,也放松了对该项工作的要求。
非碘盐只适用极少数人群
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高碘食物和高碘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有可能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因此这部分人不宜食用碘盐。在《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已明确规定,“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应当凭当地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到当地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指定的单位购买非碘盐。”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
补碘最好办法是食用加碘盐
据介绍,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缺碘导致植物、动物缺碘。人吃了缺碘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中碘不足。人类想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缺碘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食用碘盐等措施来补充碘,而且必须每天摄入,所以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碘80%~90%来自食物,10%~20%通过饮水获得,5%的碘来自空气。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