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外媒为何居心炒作中国食品

    今年三月以来,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些国家和媒体的炒作之下,不少国外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食品产生了抱怨、置疑,甚至有一些地区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记者近日采访了商务部、卫生部和质检总局的三位新闻发言人,部分专家以及部分跨国公司高层人员。

  中国食品能不能被信任?

  6月28日,美国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鲶鱼等5种水产品,原因是从部分产品发现禁用的添加剂。加上此前的宠物食品事件,部分美国媒体发出了“中国食品,安全吗”的疑问。几天之后,欧盟发言人宣布,美国禁止的中国海产品在欧洲也会被禁止。

  主持人:该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鱼中检出了超标药物残留。它留给我们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来自中国的食品究竟还能不能被信任?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平:此类事件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属于非法出口。上半年美国FDA通报查出中国商品有问题的一共是170余批,属非法出口的就有70多批。但据检验检疫机构统计数据,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应该是在99%以上。

  讲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就是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食品进行专门抽查,平均合格率是85.1%,比2005年全面的平均合格率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当然大家可能会问,85.1%的合格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是我给出的第二个数字就是在我们的基础食品当中,米、面、食用油、酱油、醋和主要的大众调味品,这类基础食品的合格率在95%以上。(掌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消费者的认可,我想是最好的说明,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7.6%,其中食品的增长是22.2%,我想这个数字能够说明,从世界范围内来讲,消费者是认同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掌声)

  2006年,中国对欧盟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1.3%,国家质检总局在前两天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合格率为99.8%。尽管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被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食品仍然凭借品质赢得了信任。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们国内的食品的安全程度,随着我们国家在不断地加强管理,我们相关部门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链条上多个环节管理,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食品安全是越来越有把握。(掌声)

  外媒恶意炒作居心何在?

  一个公司的产品有问题并不能因此指责整个国家,因此某些恶意炒作中国食品安全的报道,是“妖魔化中国”的一部分,其真实用意险恶。

  主持人:日本厚生劳动省7月23号公布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输日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超过美国、欧洲输日产品抽检合格率,既然国外的数据表明中国食品是安全的,可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为什么一直有这样一个论调说中国食品不安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平:现在国际上的一个趋势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多国家仍然挥之不去,甚至愈演愈烈,当一般管制贸易手段,比如说税收的手段,配额的手段等等不起作用的时候,一些国家就会采取技术性手段对贸易加以限制和控制,于是对产品质量大作文章,这应该说是一种变相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直接贸易保护的表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7月初有一个媒体就报道,说中国国内注入荷尔蒙的快餐是让六岁男孩长胡子,让七岁的女孩乳房,这类报道是捉风捕影或无中生有。其用意十分险恶,食品安全是客观存在的,但把一个个案的产品扩大到整个国家产品,我想是极不负责任的。

  诋毁中国产品,一个原因是中国快速发展会让某些人不高兴。第二个是对情况不了解,媒体为追逐时效性而不负责任,是含有把中国产品妖魔化这样一个目的。 

  一些国家为何采双重标准?

  近几年来,中国和美国、欧盟、日本等陆续发生了一些食品贸易纠纷。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因为食品标准差异。另外,一些发达国家往往借此对发展中国家设置贸易壁垒。比如日本规定,从中国进口的蔬菜中一种叫“毒死蜱”的农药残留量不能超过O.O1PPM,但对本国蔬菜的标准却是最高不得超过3PPM,差距高达 300倍。

  主持人:像日本这样对待本国食品和中国进口食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现象普遍吗?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平:我们掌握的情况,应该说即便是一些国家没有正式公布对进口商品是什么样的标准,对国内产品是什么样的标准,但是实际上它在实际做法上确确实实有这种现象。

  贸易壁垒专家夏有富:这严重违反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日本这方面很典型,日本的冷冻菠菜98%是由中国进口的,它的冷冻菠菜是要求0.01个PPM,但是日本的其他菠菜有的是3个PPM,有的0.5PPM,还有的是3个PPM。我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国际上缺乏一个组织监督他们国家的标准。

  主持人:怎么来理解这种标准差异背后的真实意图?

  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真实意图还是技术贸易壁垒,实际上就是为了限制别的国家的贸易出口。 (央视经济频道)

  跨国食品企业信赖中国食品

  对于中国食品的安全,那些在中国本土经营的跨国食品企业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无论百胜还是麦当劳,这两大全球著名餐饮连锁企业巨头,目前都已把中国当成了原料采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

  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餐饮企业之一。国内肯德基、必胜客所使用的原材料,有97%来自中国本地。该集团中国事务部资深副总裁裴华庆称:“全世界,最好的原料在中国。”

  沃尔玛食品安全负责人王义雄表示:“在中国,我们每个商场会有400到500个供应商的商品在销售,总体的品种呢,会有6000到7000种,我们对进到沃尔玛的中国食品是非常有信心的。”

  家乐福中国区高级食品安全经理聂豫蓉也称:“在美国、日本、印度的家乐福中,我们本土采购已经达到90%以上。总体从中国采购其他产品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在世界各地的商场里面,都销售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