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协会执行会长专题 > 文章内容

两去南韩

     2005年12月20日我与“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馆长、杭州工商大学教授赵荣光先生,“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董事长冯新泉先生一行三人,从日本东京到南韩考察。这是我第二次踏上南韩的国土。第一次是在2001年,我率中国调味品协会赴日、韩考察团结束日本考察后到达汉城的。因为时间较短,南韩的调味品生产与市场情况了解甚少。只安排参观了一个很小的泡菜厂,生产条件较差,跟我想象之中的韩国泡菜生产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该生产厂还算热情,听说是中国调味协会的会长来参观,还专门派来一辆吉普车来迎接我。使我感到既高兴,又难堪。总的来讲,对韩国的印象不算好,这是考察团成员的共识,因为从日本到南韩,很容易比较出来,到处都是脏和乱的印象,用大家的话说:“跟我们国内的情况差不多,与日本差远了。”上次考察团对韩国酱油、醋的产销情况也进行了访查和了解,只知道管理比较粗放。但由于没有联系到行业协会,大的酱油生产企业也没有机会参观。所以,这次考察尽管条件尚差,我还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应该说,两去南韩,总的印象没有大的改变,但这次从生活、交通、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全方位了解来讲,还是收获颇丰。我想独辟蹊径,以一种日记的方式记下这次考察的实际情况;收获和感受,以飨读者及同行。
  2005年12月20日晚八点,我和赵荣光和冯新泉先生从日本东京羽田机场登机,晚10点20到达首尔金浦机场,韩国汉阳大学崔峻教授(中文翻译)到机场迎接。乘地铁到首尔某饭店。原安排三人一间地铺房,因为实在太小,增加一间住房。我与冯新泉董事长住一屋。屋内有冰水一甁,不能烧热水,想喝茶没办法。冯先生因为行李多走累了,倒头就睡,我收拾完行装,洗了个热水澡才睡觉。多亏我的选择,因为以后的几天的情况更糟糕。
  2005年12月21日早6点起床,由大韩酱类工业协同组合(KSIC)研究所所长金东炫教授驾车,6点30出发,接汉阳女子大学名誉教授金天浩酱学博士,一行六人向目的地进发。早9点钟在高速公路旁吃早餐面条后继续前行。开始下雪,而且越下越大,道路打滑,遭遇交通事故,早11点左右,我车撞上前车,简单处理后套上防滑链继续前行。由于雪大路况差,原工作计划搁浅,中午12点30分停车吃中饭。饭后继续前行,车子开得很慢,车外大雪纷飞,崔峻教授讲这是韩国几十年未遇的大雪。下午两点钟左右,道路完全堵塞。车外雪景如画,风光奇特。车内六人心急如焚。这样,一直到晚上九点钟左右,车子开始缓慢移动,走走停停。这期间,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在又渴又饿之间,我隐隐约约看到有人给我们打招呼,送点牛奶、蛋糕、甜饼之类。因为语言不通,我既不想问,又无心思吃,我还以为这些人是向我们敲“竹杠”呢!由此,我想起今年北京八达岭路高速路段堵车两、三天的情况,当地农民向司机卖高价鸡蛋的现象。我不由得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堵上两三天,就是到天亮也受不了。我听到冯新泉先生在嘀咕:“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人是多么渺小”。好在运气不错,大约过了八个小时后,车子终于启动了,我问崔峻教授:“这些东西是买的还是韩国政府提供的,是免费的吗?”他答:“当然,他们(指送东西的人)都是在政府工作的人员。”崔峻教授说话的口气很坚决,从中我感到了韩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不错。好象是为了感谢韩国政府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帮助,我吃了一块甜饼。晚上10:30分,我们终于到达某饭店,由金东炫教授请我们吃韩国烧烤。屋外大雪纷飞,北风呼嘯,屋内暖烘烘的,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后来才知道,我们遇到了韩国几十年一遇的暴雪。日本的关西地区也下了大雪,并遭遇大面积停电。反正,这次偶遇不在韩国也会在日本遇到。因为12月19日我们刚离开日本关西地区的“東”字酱油株式会社。晚上12:00入住,两人只有一张大床,不提供牙刷,涮涮口睡觉。
  12月22日早9:30分,雪住。我们一行六人趋车前往韩国谆昌,一个小时后到达辛豆酱传统村。因为刚刚下过大雪,天又放晴,辛豆酱传统村在白雪皑皑的山脚下一派风光无限。全村都是前店后场的豆酱生产工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各具特色,生产各种豆酱、泡菜和酱制品,是名符其实的豆酱生产专业村。在谆昌我们详细参观了一家生产工场,并购买了部分样品供“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陈列。虽然,该村都是前店后场的生产方式,但包装和卫生状况良好,很有特色,且产品价格不菲。在传统豆酱村,设有专门的酱类开发事务所,负责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检测,为各个家庭作坊提供服务。在事务所附近,还在建设一个较有规模的豆酱博物馆。参观事务所后,我们在传统豆酱村的一家餐厅用餐。由韩国大象集团请客,但没有陪同,是提前预定好的。饭桌上非常丰盛,各种盘、碟子在50个以上,包括各种泡菜、鱼、酱、酱汤之类。看来主人很盛情,但我的感觉是吃不饱。
  12月22日下午2:00,参观韩国大象集团酱油生产工厂,并与工厂厂长崔正镐会谈。该工厂年生产酱油3万吨,辣椒酱5万吨,其他各种调料和淀粉5万吨,年出口额1000万美金,酱油主要供国内用,出口量很小。该工场属韩国第二大酱油厂,其生产工艺与日本相差无几。下午4点钟离开谆昌工场回首尔。晚上9钟在所住饭店的附近一小餐馆吃炸酱面一碗,味道不错,量也够,在国内还很少吃到这样的口味。晚上10点钟回房间,由于我们对地铺不习惯,换了一个两人间,但房间暖气不行,有点冷。因怕感冒,没洗澡,脱掉西服,和衣而睡。开始产生提前回国的念头。
  12月23日上午8点钟,由崔峻教授陪同去拜会大韩酱类工业协同组合。在途中我提出提前回国的要求,请崔教授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系协调解决,此事后来协调的很顺利,同意我和冯新泉先生两人可于12月24日乘机回国。上午9点钟左右,到达大韩酱类工业协同组合办公室,与该协会有关理事和金东炫教授会谈。对韩国的豆酱、辣酱和酱油生产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关食醋的生产销售情况不属于该协会分管,据他们介绍韩国没有专门的分管食醋行业的协会。但从各个饭店提供的食醋看,韩国的食醋品质较差,量也不大。韩国的酱油、酱类和辣椒酱生产企业为120多个,年生产酱油20多万吨,酱类40多万吨。韩国人口为4500万,看来人均占有量还是不低,尤其各种酱类,人均消费量较大。
  会谈期间,我们了解到大韩酱类工业协同组合有会员企业85个,占到企业总数的近70%。协会共有十一人,下设一个研究室,该协会负责会员企业的豆酱、酱油生产专用原料的统一采购和配送,并从中收取中间费用,为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这是该协会收入的主要来源,向会员厂家收取的会费不一样,但无可奉告。当听到我们中国调味品协会会员企业每年交纳2000元会费时,他们很惊奇。看来,他们的日子要好过得多,因为中国的情况他们了解的不多。中午11点钟离开韩国酱类协会,我们参观了又一个传统豆酱生产工厂后,在该工厂就餐。与上次在谆昌吃饭没有两样,但环境很好,很干净。
  下午两点钟,我们到达韩国最大的“泉”字酱油株式会社酱油生产工厂参观,并与金辰晤生产部长会谈,该公司年生产酱油10万多吨,酱油品种20多个,是韩国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脚下,“泉”水为专用地下水。该工厂从生产工艺、设备和品种管理方面堪称一流。从金部长的介绍分析看,韩国对酿造酱油和水解酱油不做统一要求和规定,由企业自主生产和自律解决,由市场和消费者自行选择。会谈中,金部长表示对中国酱油市场的竞争情况比较关注。
    晚上8点钟,由汉阳女子大学金天浩教授请我们吃“四川火锅”。晚上10点钟回到饭店收拾行装,第二天即12月24日乘国航CA124航班从首尔仁川机场打道回府。
 
200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