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协会执行会长专题 > 文章内容

香辛料调味品产业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在中国调味品协会香辛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由中国调味品协会(以下称协会)主办,福建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调味品协会香辛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复合调味料生产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在厦门隆重召开了。这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一件大事。香辛料专业委员会是协会成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是经过国家民政部正式注册登记的,与协会下设的各个专业学组有一定区别。说明香辛料行业确实是调味品行业中的独特的组成部分。也说明我国香辛料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本次大会上,我们公布了全国香辛料委员会领导机构名单、章程、工作细则和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今后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工作今后工作的重点。福建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肖芳担任香辛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协会秘书长白燕,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银良,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仲华,中山嘉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雄担任副主任委员。从领导机构人员的构成可以看出,既有来自中国名牌企业的代表,又有来自合资企业和餐饮企业的代表,还有来自协会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企业办会的精神,是协会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次大会的专家演讲、典型企业发言和专题研讨,起到了交流行业信息,互通有无和共同促进的作用。但也发表了很多不同观点,供与会代表参考和借鉴。我谨代表协会理事会在此做两点发言。
        一、关于香辛料调味品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香辛料调味品主要是指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加工的调味产品。一种是单一加工产品,如胡椒粉、芥末酱等;另一种是复合加工产品。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香辛料与香辛料的复合产品如五香粉十三香等;另一类是香辛料与其他调味品的复合产品如涮羊肉调料、火锅底料等。因此,香辛料调味品的品种范围很宽,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在香辛料调味品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方面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香辛料原料的质量。
      目前我国香辛料原料的质量在国际上处于何种水平?有没有公认或者业内承认的一致的看法和意见,需要探讨研究。众所周知,海南的胡椒、山东的大蒜、四川及湖北的辣椒远近闻名,但与国际同类原料相比存在何种差距?需要如何改良品种?我国生产加工企业应作哪些具体工作?可作什么工作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工原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香辛料调味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业界有人认为印度的胡椒最好,也有人认为印尼的胡椒最好,到底哪个最好需要深入研究,标准是什么也需要研究。又如,现在绿色芥末在中国十分流行,而在欧洲黄色芥末却占据了广大市场。在荷兰一家工厂联合利华的黄色芥末年产量达到了4万吨,原因何在?再如,我国花椒主要产区产品各有特点。山西的“大红袍”被公认为是花椒中的上品,几乎无籽、香气浓郁、口感舒适、色泽艳丽,堪称“99椒”(皮与籽的比例)。但是是否适合用于生产加工,还有待专家研究和企业家定论。还有关于罂粟粉是否可用于调味品加工,原来甘肃兰州有个农场生产的罂粟籽经过灭活可以加工为调味品,是经过省市卫生部门正式批准的,但是现在卫生部已经明文规定禁止用其进行生产加工。
      2.香辛料调味品的生产加工技术。
      目前,在香辛料调味品产业生产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比如胡椒粉采用“超低温萃取技术”(零下180℃)可以使加工成本降低50%,这个提法是否准确?我是有两方面考虑,一是这种技术是否可行。二是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为何?是否包含了新设备的投入。最近据香港的明报报道,经过英国科学家研究并经瑞典罗氏公司临床试验证实:中国的八角具有防癌及抗击禽流感的作用,因其含有“克流感”成分,可以用于治疗最近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有关科技单位应作进一步的专项。如果我香辛料调味品生产企业掌握了相关技术并开发出系列产品,可以用于鸡肉的各种烹饪过程。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该事件充分反映了“技术如何与市场相结合”这一核心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调味品企业一手搞科学研究,一手搞产品开发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安记公司利用复合调味品加工的保“鲜”技术开发出了适合于各种菜肴及汤料使用的“益鲜素”;适合于炖制排骨的复合调味料“排骨王”在餐饮业市场上占用很大销量,这都是以技术进步促进调味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发展的例子。
      3.香辛料终端产品的开发。
      目前,家庭用于蒸、煮、卤、酱和凉拌菜的复合调味品和单一调味料很多。但是用于食品加工的复合调味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比如,河北大厂县的凯馨豆制品厂生产的方便豆腐丝产品很好,但其加工用的调料是用十几种香辛料经大锅熬制而成的,很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对于成品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又如,在日本新神户一超市销售的盒装豆腐由于在包装中搭配了一种调味料,同样产品的价格增长了40%,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单一香辛料调味品的开发,还要研究系列调味品的开发及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如辣椒在我国属于资源丰富的品种,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但目前的主导产品还是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开发市场需要的经济调味品,还应该向辣椒的深加工发展,如辣椒籽油、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天然防腐剂及天然抗氧化物等产品。
      4.复合调味料风味及香气的研究
    “香气”和“味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香气,一是指风味化的热反应香气,二是指天然风味的油脂香精。所谓味道应该是千差万别。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人群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有些味道有的人认为口感很好,有的人认为是“臭”不能入口。在本次研讨会上宋刚先生提到“第一代”到“第五代”调味料的划分,基本是以“味”来区分的,我本人不大赞同。因为有些学术观点在理论层面有一定道理,但在生产和消费中就不一定可行。我个人认为,现在调味品标准的制定要以终端产品为主,就是要让消费者在消费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买什么产品。如果用 第五代,或者第六代第七代去划分容易产生许多误导。又比如“酷味”的提法,大意为厚味与后味,我个人认为实际就是中国味和中餐味。如果用“酷味”,可能难以为消费者接受。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地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难以确定。我曾在郑州大厨文化节上做过一次演讲,后来以大力弘扬以味为中心的中国食文化为题在《中国调味品产业》上发表,大家可以对此展开进一步讨论。
       二、目前调味品行业发展应引起注意的误区
      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产业产品过剩,存在一窝蜂投资上项目的情况;有的产业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我最近发表了《调味品行业专业化兼并重组的现状及启示》一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充分引起注意。
       1.     产品开发的误区
    (1)把绿色及营养放在第一位。殊不知,在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基础上,摆在调味品产业第一位的应该是味道。只有味道赢得了消费者的喜欢及满意,产品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把调味品的开发和保健品的开发混为一谈对企业的发展与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2)盲目跟风和模仿,忽视产品的市场定位。很多企业追求名称上的相似和雷同,忽视了调味品产品的本质和特点,混淆了一般的产品名称和特有的产品名称。比如在鸡精调味料没得到消费者认可后,先后出现了鸽精、深海鱼精、虾精和汤精等其他类似产品。不是说这些产品本身有问题,有的还是真材实料。但忽视了调味料但特点和消费者的要求,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殊不知,中国人食用鸡汤有悠久的历史和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因此鸡精调味料很快走俏;韩国人人视牛肉汤为“国汤”,因此以牛肉精粉制作的调料十分畅销;日本的鰔鱼精也是如此。
    (3)原料选择的错位。比如用“花生粕”、“蚕蛹”为原料生产酱油,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也不存在所谓的新技术。但不符合酱油工业的发展方向,有点走“极端”,名不副实,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如东北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在完全不了解酱油行业的情况下研究酱油生产工艺,把过时的技术当作“新技术”,把成熟的工艺当作“新工艺”。搞什么 “水解酱油”的“技术攻关”,完全是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极大的资源浪费,最终受害的是企业自身。
       2.投资创业的误区
     目前在调味品业具有一种倾向认为,“调味品生产加工比其他食品工业简单,进入门槛低,似乎人人都能搞,是个容易赚钱的行业”。殊不知,调味品生产加工的专业性很强,利润普遍较低,企业成长与其他食品行业的企业发展要慢,新产品盈利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定要警惕调味品行业的投资“陷阱”。据行业内有关研究数据证实:一般常规行业的投资成功率在20%,餐饮业的投资成功率为15%。大量实践证明:越是门槛低的行业,投资的成功率越低。因此,调味品行业的企业家千万不能盲目投资,把投资等同于“发财”,把投资混同于“效益”,把投资误认为“事业成功”。与之相反,投资常常是“破财”的开始,是已有效益的流失,是“事业失败”的种子。这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品牌延伸的误区
     最近,在加加酱业举办的2006年市场营销研讨会上,该公司的杨振总经理提出了“小世界大国家”的营销思路和“品牌成就伟业”的企业发展思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谓“小世界大国家”的营销思路认为:中国是个“小世界”,中国的各个省份又是个“大国家”。比如,河南有1亿人口,等于半个美国;四川有9千万人,等于两个韩国;欧洲所有国家的版图加起来才相当于中国,法国的地理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山东省。所以,要按照这个思路经销酱油才对。他们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分析,实行了有针对性的扩张和发展战略。1992年,在全国粮食放开之时,我提出了调味品生产销售不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向中小城市及农村延伸和发展(详见《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研究》)。现在我国的调味品生产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加酱油针对这一明显变化,在2006年昆明营销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结合实际的营销策略。其中“把红旗插到农村去”就有很强的针对性。据他们调查:一个县级城镇有1万家酱油销售点,如果每家只销售1瓶酱油,销售量就是1万瓶,没有任何一种产品有这麽多销售网点。可见,他们对市场的细分研究到何种程度。然后对症下药。况且,加加酱业在业内以不打价格战著名,不走低价战略,以此来提升品牌价值和行业价值,为酱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对的贡献。在食醋行业,山西陈世家在营销上实行高价策略对提升行业价值是有利的,但是做法有些不切合实际,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另外,在加加酱业在品牌发展延伸方面也有细致的研究,尤其在避免“品牌延伸”的误区上有两点很有价值:一是坚持品牌专一性。为了论述其观点的正确,他们研究了企业和其他行业的实例,也有本企业家的经验和教训之谈。二是“新品牌”的延伸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品牌”。这方面要正确处理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这可能是调味品行业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
     以上是我讲得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参考。有些问题,我们可能在今后的有关发展改进上请企业家和专家作专门的论述,然后我在强调一下香辛料专业委员会要立即开展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香辛料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认真做好政府委托的行业管理工作,全面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把工作的重点转向研究开发香辛料终端产品方面;包括香辛料与其他调味品的融合和应用领域的开发。
     二是对现有的香辛料调味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清理和修订。包括香辛料原产品和以原产品为主料的加工产品。尤其是对过去从来没有标准的产品要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基础标准和行业系统的标准。
     三是有针对性的做好香辛料行业的技术信息咨询工作,包括在中国调味品网上进行专家答疑。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
                                                          卫祥云
                                                                          200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