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专题 > 文章内容

新型渠道与消费升级​——白燕在中国调味品协会酱腌菜专委会换届会议及食用盐专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2017年8月24日,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在中国调味品协会酱腌菜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食用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致辞节选

一、协会工作与时俱进

中国调味品协会于22年前成立,当时调味品行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产业规模、企业品牌及市场化运营都相当薄弱,在整个食品工业中微不足道,甚至没有单独的分类,而是归类在副食品行业。1995年,中国调味品协会成立之后,确定了调味品产业在整个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协会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根据企业的目的和需求,调整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协会逐步发展壮大。

为适应调味品产业各细分品类的发展趋势,协会先后成立了19个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既包括各细分产品的分委会,也包括上游企业的食品配料企业和下游的经销商分委会,还包括为了提升技术服务水平而成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各分支机构的建立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搭建了调味品行业的资源平台、促进了协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随着互联网经济及大数据的运用,平台运营及流量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热点。协会为促进行业发展和提升企业服务,从当初的笼统开展,到细分产业的深耕挖掘和专业化管理,现在又部分回归到行业生态圈的共荣与协作上了。所以协会今年在组织各分支机构会议的时候,将细分产业根据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整合,召开专业会议的时候希望各细分产业互为关注,互为生态。

二、酱腌菜和食盐产业百强统计与市场情况

今天,中国调味品协会食用盐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食用盐从之前的计划管理模式到现在的体制化改革,食用盐产业初步进入了市场竞争的阶段,群雄逐鹿,各有千秋,如何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渠道、做好战略,成为每一个食盐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成为食用盐专委会成立之后的主要服务方向。酱腌菜产业也在消费扩容和多元化、特色发展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特点。

食用盐产量占整个盐业产业的10%,是调味品的第一大类,使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食用盐既是单一调味品,又可作为食品加工业的原料。食用盐体制改革之后,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市场渠道的运作,从去年开始参加中国调味品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CFE)。盐企展示的产品品类非常丰富,定位多样。但是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比如渠道怎么选择,产品定位是否合理等。

参与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强2016年度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的企业(85家)中,酱腌菜的总产量是32.1万吨,前三名分别是涪陵榨菜集团、锦州百合、涪陵辣妹子集团;排名前十的企业中,7家企业增长率呈现正向发展。以渍菜、榨菜、泡菜为主的各地酱腌菜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并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消费在扩容,酱腌菜类产品的休闲化趋势显现,酱腌菜开始突破固有佐餐思维,注重休闲与时尚;二是特色发展,酱腌菜企业做到了现代与传统、大众与特色、调味与休闲的结合;三是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无论是出国、旅行、乘机,美味便携的酱腌菜都是很好的选择。

三、调味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规模以上的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3000亿元,达到3064.1亿元,同比增长为6.7%。实现利润总额302.6亿元,同比增长11.7%。调味品行业空间仍然广阔。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数据,我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量增速明显(2016年增速5.7%),体量上仍处于追赶发达国家道路上,未来升级空间广阔。调味品行业是一个高回报率加中速成长的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投资逻辑在于大企业平台化,小企业品牌化。

调味品的消费年龄段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以家庭主妇和老太太为主,现在00后、90后等新兴消费群体渐渐成为消费主流。另外,快餐业和轻餐饮的发展,也带来了调味品市场的新趋势。新一代消费者受教育程度不断增加,高校和刚毕业5年以内的白领数量庞大,娱乐活动丰富,自己做菜的比例逐渐下降,外出就餐频率提高,而且更青睐简便、口味丰富的调味品。餐饮业也对调味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更便捷的服务商和更标准化的调味品。这些消费者和餐饮渠道购买行为的变化,为调味品产业的新兴渠道提供了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