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就吸引不了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就得不到提高。但反过来,没有加工企业,农民也难以自发形成规模化种植。白桥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种蒜的历史有15年以上,但以前总体规模不到2万亩,农民也只是依靠卖初级的蒜薹、蒜头谋利。近几年,通过给农民算账、政策扶持等手段,当地政府逐渐使全乡7万亩耕地全部种上大蒜。按亩产500公斤蒜薹、1250公斤蒜头计算,一亩地的纯收入至少3000元,是小麦的6倍。如今,只要进了白桥乡,在路边田地中看到的就全部是大蒜。
在规模种植的驱动下,白桥乡大蒜产品加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如今,全乡已经有大蒜加工企业127家,加工能力7万吨,产品涉及蒜片、蒜粉、蒜粒等多个品种,广泛用于调味品、医药、食品添加、饲料添加等行业。按照7万吨大蒜加工出成品2万吨计算,一吨平均价格在1.2万元,全乡销售收入就是2.4亿,纯收入4000万元,全乡人均收入就增加了1000元。同时,大蒜加工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带动了大蒜种植的热情,工业反哺农业效应开始显现。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工业反哺农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现代工业物质的投入是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现代农业的成功在于农业与非农产业高度分工与协作,向食品工业延伸,推动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白桥乡有关负责人说,白桥大蒜现在还是初级加工阶段,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今后的发展是向科技含量更高的大蒜素、大蒜油等产品进军,吸引相关企业前来落户。
除了种植加工,白桥大蒜的综合经济效益也开始日益明显。表现之一:每年蒜薹、蒜头收获的季节,白桥乡都是热闹非凡,来打工的有上万人;同时,商河县境内的宾馆住满了全国各地的蒜商。表现之二:今年蒜薹上市价格在1.2元左右,而春节期间的价格则在2元左右。白桥乡目前的储藏能力仅在1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从今年开始,几个大型冷库已经在筹建之中。表现之三:白桥乡的大蒜不仅仅是供应市场,在当地政府的规划中,老百姓种植要向良种繁育基地发展,那样蒜种价格至少是现在的两倍。表现之四:因为商河大蒜辣味重,并且辣中有香,很快就在全国打开了市场。2002年商河县注册了“商玉宝”牌大蒜后,大蒜价格节节攀升,每年都有蒜商排队订货。
如今,商河白桥已经成为大蒜的生产基地中心、销售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影响力逐渐向全国扩散。对于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来说,应当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现代农业,为农业的发展寻找出一条可持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