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关岭投资500万元“包装”断桥柴火煳辣椒

  “老王爹”商铺前门可罗雀,“老王妈”商铺前应接不暇——这是4月中旬以来几次在柴火煳辣椒主产地关岭自治县断桥见到的景象。原本“师出同门”的产品,缘何市场前景大不一样?

  据“老王妈”柴火煳辣椒创始人73岁的邱国芝老人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她家的手搓柴火煳辣椒就在断桥街上家喻户晓,甚至安顺市区、关岭、镇宁等地不少人都专程前来断桥购买“老王”家的柴火煳辣椒。

  进入新世纪以来,“老王”家的柴火煳辣椒销售更加火爆。尤其是随着安顺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及关岭自治县着力建设旅游大县后,“老王”家的手搓柴火煳辣椒更是成了当地人走亲访友和不少外地人到安顺选购的重要旅游商品之一。2004年,“老王”家以创始人邱国芝老人头像设计并申请注册“关岭断桥第一家‘老王妈’煳辣椒”商标。

  看到“老王妈”手搓柴火煳辣椒“炒热”后,断桥街上经营柴火煳辣椒的农户不断增多。为尽快让“断桥手搓煳辣椒”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产业,断桥村的农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制作了宣传牌,大量加工煳辣椒。同时,村里还成立了“柴火煳辣椒协会”,实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2005年,当地加工煳辣椒农户已由2004年初的23户发展到全村60家柴火煳辣椒加工作坊,日加工煳辣椒近3000公斤,平均每户日销售收入400元以上,每户每日纯收入200元左右,产品远销贵阳、云南、重庆等地。当地除了“老王妈”外,还申请注册了“顺友”等商标。“老王妈”牌柴火煳辣椒更是供不应求。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2006年初,邱国芝老人的5个儿女共同投资建房、购置设备、聘请10多名员工扩大了生产规模,“老王妈”产品日均销售500公斤左右。邱国芝的儿媳宋良美说,尽管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他们就从遵义虾子及河南、河北等地购进了60多万元的干辣椒原料,但由于柴火煳辣椒生产的特殊性,外面来的不少批量订单都不敢接。“老王妈”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到去年底,断桥煳辣椒系列产品已远销上海、重庆、遵义、四川、湖南、昆明、曲靖、大理、广东等地,经营户从2004年初的23户发展为105户。

  就在“老王妈”品牌越来越叫响之际,断桥数十家打出了“第一家”、“正宗煳辣椒”等之类的牌子,甚至王家几兄妹合伙打造的“老王妈”也被他们自己打破。今年年初,邱国芝的女儿王昌美撤资后,另行投资建铺面和购买设备,自立门户并树起了“老王爹”柴火煳辣椒牌子。

  但是,"老王爹”产品却很少有人问津。帮助王昌美经营“老王爹”的王昌云说,是因为当地修路影响了“老王爹”的销售。而同村的另一位村民及县旅游部门的一位同志则认为:“关键还是‘老王妈’的牌牌要响。”

  邱国芝老人忧虑地对记者说:“自家人都打起了其他牌子,小小的断桥镇有几十家‘正宗’和‘第一’就不奇怪了。只是长期这样竞争下去,就怕大家都难搞好。”

  邱国芝老人的忧虑也同样是关岭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们的忧虑。副县长高应平对记者说,断桥柴火辣椒作为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的一个旅游商品,目前一是生产规模小,二是不成“拳头”,几乎家家都在说自己第一,这就大大影响了煳辣椒的做大做强。为改变这种情况,目前,县里已投资500万元组建了“关岭断桥辣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县里明确供销社牵头,以断桥为基地,尽快形成一个真正的“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标准生产,确保经营户产品都能进入超市。

  目前,关岭自治县除了加大辣椒种植基地建设外,新的公司正在加紧设计新的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