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午,雾都宾馆一楼为代表特设的会客厅,几名党代表聊兴正浓。“你们涪陵的微耕机推广数量,怎么年年都是第一名呢?”一名代表好奇地问来自涪陵区的丁中平代表。
“应该与我们的产业结构有关。”丁中平告诉她,涪陵很多农民都种植榨菜,有了微耕机,农民就可利用高塝田多种一季榨菜。因受时间和劳动力限制,村民过去一般都在地里种榨菜,很少用稻田种榨菜。
一般情况下,水稻在8月中旬收割,榨菜则在9月初种植,两者相距仅半个月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水量充沛的大沟田无法排干水以种植榨菜;而缺水的高塝田则干裂板结,牛犁不动,靠人力挖速度既慢,劳动强度又大,因此,也基本不种榨菜。
2003年,涪陵开始推广微耕机,刚开始时,接受它的只有少数农民。但这少数农民在使用农机过程中开拓了一条增收新途径,就是用微耕机翻耕高塝田种榨菜,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小,效率也很高,为农民赢得了种植榨菜的时间。用高塝田种一季榨菜,每亩可多收入1000元左右。
后来,该区农机工作人员,就用这件事来动员村民购机。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微耕机。目前,该区拥有的微耕机数量已达到1万多台,约占全市总数的1/8。因为微耕机的大量推广,该区去冬今春的榨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3万亩,是2003年的5倍。
近年来,涪陵农村还推广了大量剥麻机,主要原因是该区有麻纺厂,很多农民都种有苎麻。
丁中平还举了一个例子,四川的购机补贴没有我市高,但该省的一个山区小县剑阁县,却推广了2万多台微耕机,原因就在于该县山区的生姜产业做得很大,效益很好,一些农民已将微耕机当作纯粹的劳动工具,而不是出于经营目的。
丁中平说,推广农机一定要结合产业发展,推广既快,还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