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雀巢还未正式公布鲍尔即将接任穆立在中华区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的职务,但雀巢中国一把手的交接时刻已经到来。雀巢正在建立新的业务重点,如在在乳业和饮用水业务以及收购太太乐鸡精等都是雀巢试图贴近中国及亚太市场的举措。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画面。
7月3日,雀巢三个重量级人物首次同时现身北京。雀巢全球集团董事长彼得·包必答、现任雀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穆立、以及穆立的接任者来自德国的鲍尔。这三人行色匆匆,参加位于北京中关村(行情论坛)环保园的、雀巢在瑞士总部外的全球第二家基础研发中心的成立仪式。
穆立时代即将过去
虽然,雀巢还未正式公布鲍尔即将接任穆立在中华区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的职务,但雀巢中国一把手的交接时刻已经到来。
雀巢中国公司公关部负责人何彤向记者证实,穆立确实即将卸任,不过这是因为他即将退休了。穆立在雀巢大中华区工作了19年,对中国市场相当了解。与雀巢其他国家的负责人一样,在各自领地拥有一定的决断空间。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一次雀巢基础研发中心落户环保园的大事,也是由穆立拍板后,再向总部汇报的。
实际上,雀巢一贯采取“非中央集权制”的管理理念和领导模式,尊重各个国家的文化习惯,又要提高决策的速度。而雀巢的精粹就是“抓大放小”,定下“游戏规则”,然后下放经营决策权。
“穆立实际上是比较开明的人士。他是少有的专门与供应商进行会面的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一位与雀巢合作了20年的大型经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穆立在中国也有“失手”的时候。近几年,当各界倡导奶牛标准化生产,行事低调的穆立则在中国倡导“公司+农户”方式,向散户收奶,并相信能通过严格监控,确保质量。然而雀巢在中国遭遇了“碘超标”事件,穆立被迫出面致歉。业内认为,“碘超标”与雀巢奶源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无关系的。
鲍尔之前是雀巢德国的高管,9月份才会正式接任。这位新任总裁也在提前熟悉“功课”。
据一位雀巢华南区员工透露,已经见过前来巡视的鲍尔。而这位即将上任的新总裁看上去比较强势,想必未来的行事风格,将会有别于一贯温和的穆立。
有一点可以明确,雀巢在目前竞争环境严峻的形势下,即将履新的鲍尔总裁,不会像27年前进入中国那样不急不缓。鲍尔或许会像热衷于并购的老板包必答那样,在中国加快速度。
雀巢的中国增长压力
此前,雀巢在中国动作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初考察在黑龙江双城奶制品建厂,要“帮助中国的农场改良奶牛”,这家工厂花了将近10年后才正式运转。雀巢在中国的沉稳作风似乎由来已久。
目前在中国,雀巢的产品线很长,包括婴幼儿奶粉、饮用水、速溶咖啡、瓶装水、冰淇淋、鸡精等多项业务。
在今年,雀巢全球业务第一财季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4%,为此,Sarasin银行分析师帕特里克·哈森博勒曾分析:“雀巢欧洲市场的内部成长率实际上只有1.9%,但是亚洲市场10%的内部成长率和美洲市场7.2%的内部成长率抵销了它的不利影响。”
在中国,虽然雀巢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前3名的位置,但却面临着新的市场节点。国内品牌借助外部资源纷纷崛起。
广东奶协副会长王丁棉预测:“在三鹿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合作,黑龙江完达山和统一合作,以及蒙牛和伊利加入到高端奶粉的市场后,原本份额相对恒定的婴幼儿奶粉市场硝烟再起,而在资金、设备力量的支持下,这些国内品牌也对几大跨国公司形成威胁。”
最近,受全球奶源减少,玉米、白糖、油等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也影响到多个婴儿奶粉品牌价格上涨。
同时,中国市场饮用水业务也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10年,中国水市场将膨胀到上千亿元市值。
“在中国市场,虽然雀巢的瓶装水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相对于一些市场运作强势的国产品牌,销量仍然有限。”北京一位与雀巢合作了10多年的大经销商告诉记者。实际上,目前雀巢瓶装水主要在北京和华东等地区拥有一定市场,雀巢也一直谋划与经营水产品的国内企业接触洽谈收购。去年底曾传出过,雀巢密谋收购云南山泉,到华南立足的消息。
庞大消费需求日渐体现的中国市场及严峻的市场形势,让一直不急不躁的雀巢,急于有所动作。
寻求新增长点
实际上,在乳业和饮用水业务之外,雀巢正在建立新的业务重点。
继4年多前收购豪吉、太太乐鸡精后,目前,雀巢已经拥有国内最知名的味精品牌。其还在继续加大味精产品的市场投入,据一品味精营销部副部长明志透露:“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太太乐鸡精能安排20多名业务员,并且在大店都有促销与好的陈列位置,这种市场投入力度是很大的。”
去年,雀巢投入到研发的费用是17亿瑞士法郎(合11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接近于它去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对于在中国再建立一个基础研发中心。一位研究跨国公司研究专家认为,雀巢可能是为了借此更贴近中国及亚太市场,打一场新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