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花集团霸州味精生产基地再次被媒体曝光严重污染当地环境问题,在国家“十二五”计划规划之际,这条新闻严重刺激着媒体和大众的神经。
而据媒体报道,位于山东济宁的菱花集团,2009年即开始在山东梁山斥巨资建设梁山菱花生物科技生态工业园,计划用3年左右年时间,总投资44亿元,重点建设淀粉加工区、味精加工区等12项生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利税16亿元的规模,将园区打造成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型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
那么,菱花集团是如何转型的?目前新建园区进展如何?16日,记者带着系列问题奔赴济宁,对菱花集团副董事长、执行总裁杨玉岭进行了专访。
工艺转型 将产品线拉长
杨玉岭说,转型是痛苦的。上世纪90年代,菱花也被污染问题所困扰,刚开始的治理也是被动的,只增加了成本,没有产生效益,企业过的很辛苦。江保安董事长认识到,工艺不改变、环保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包袱就越来越大。企业考虑的不是如何进一步做大,而是如何做强。
2000年,菱花集团投资4800万,进行了污水治理的工业化试验——清洁生产,为整个行业做出了公益性贡献,而菱花集团当年全年利润却只有6000多万元。新工艺、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变废为宝,将企业的产品线拉长,把废水变成了资源,把包袱变成了财富。现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部采用闭路循环、清洁工艺技术,每生产1吨味精可以从废水中回收胚芽、蛋白粉、玉米浆、菌体蛋白、硫酸铵、混复肥等副产品2.5吨。
目前,菱花集团已经形成“水、能源、物料”三大循环圈,做得了“节水、节能、质量、效益”四结合,实现了味精生产的绿色制造,成为味精行业内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军企业,每年循环经济效益达到2.56亿元。
产业转型 将产品线拓宽
杨玉岭说,当今菱花集团进入退城进园、产业转型的二次创业时期。按照“提高、扩大、调整、创新”的战略方针,积极退城进园、建设“双百亿”企业,发展(高新区)总部经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梁山“双百亿”生态产业生产基地,力争3-5年建成百亿级生态工业园区,带动建设百亿级生态农业园区,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生态园区、工农业循环经济样板园区。
目前,梁山菱花生物科技生态工业园一期工程已投资7亿多元,土建工程基本完成,预计春节前后,一期工程10万吨味精、10万吨饲料、10万吨有机肥料、12兆瓦余热余压发电将建成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3亿元。
进军生态农业领域,进一步拓宽了菱花集团的产品线。项目一期规划用3年时间建设30万亩的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2000亩的生态观光园,正通过中国发酵协会争取国家立项。生态农产品已完成商标注册,生态大米等产品已进入国内大型超市。试种的5000亩蔬菜、瓜果、粮食,经山东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化验,品质达到绿色或有机产品标准,产量比普通种植高出5-15%,进入较大规模生产推广阶段。
核心技术 打通有机产业链
杨玉岭说,由于肥料的问题,当前有机农产品普遍存在产量低、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不高的问题。菱花集团生产的有机肥料系列,以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回收的脱盐液、腐殖质、生物营养液为原料,采用自行研发、国内外独创的低温造粒高科技加工而成,生物营养成份含量更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农作物所需的营养成份,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杂粮、瓜果、蔬菜的基肥和追肥,对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有明显的效果,是有机食品种植的最佳选择。
梁山黄河故道附近100万亩得天独厚的原生态优质土壤,与菱花集团的核心技术、名牌市场相结合,具备了大规模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条件,势必会形成菱花集团有机农产品的工业化、规模化、农场化。
生态工业反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产生的废料、废渣,经高科技加工成为生产生态农产品难得的有机肥、生物饲料;生态农业支持生态工业,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优质原料,同时吸收了生态工业园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碳汇目标。这样菱花集团就形成了“工农互动、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条,实现了工业农业双增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成为更高层次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菱花人并不仅限于此,一个更高目标正在规划:在这样一个闭路循环环境内,如果农业全部实现有机化,那么,菱花集团工业产品必将成为有机产品!
不断创新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追求。高瞻远瞩、国际化视野的江保安董事长,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把企业决策权交给了技术出身的第二代企业领导人杨玉岭,继续实现其科技兴企、兴企强国的伟大使命。菱花人更有信心,加快建设“双百亿“企业,塑造百年菱花,为行业、为国家、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