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江津区花椒种植大镇先锋镇,记者只见一片繁忙的景象:一些早熟的花椒正被采摘上市。该区农办主任池荣才告诉记者,去年干旱后,他们采取了科技增产措施,使老花椒基地的产量明显增加。
去年干旱期间,江津花椒损失惨重,有近7万亩枯死。干旱之后,该区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200余人,通过集中讲授、现场讲解等手段,指导椒农科学栽植管理,不仅补植了7万亩花椒,还运用先进的短尖矮化密植技术和配方施肥等手段,对近30万亩的老花椒树进行了改造。
池荣才介绍,至去年,江津的花椒共投产30万亩,但有一部分在干旱期间枯死。今年,部分新栽的花椒树也开始挂果,使全区的花椒结果面积仍维持在30万亩左右。但由于对花椒树进行了短尖矮化密植技术改造,使花椒亩产量提高了30%—50%,因此,今年江津花椒的总产量将超过去年的9.7万吨,达到12万吨左右。
花椒专家聂勋杰告诉记者,所谓短尖矮化密植技术,就是用剪枝等手段回缩花椒树高度,使花椒树从土壤中得到的营养相对集中,并扩大枝条间的疏密度,减少因为大风等造成的枝条相互拍打掉果的情况。而配方施肥则是专门针对花椒的品种和片区土质情况,配置专门的氮磷钾肥,以确保花椒树能汲取足够的养分。
先锋镇绣庄村的椒农周友华就是这些技术的受益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家有10亩花椒,去年收入8000多元,但由于干旱期间枯死了两亩,本来今年收入要少很多,但经过短尖矮化密植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的运用后,现在挂果的每亩花椒产量,从300多斤提高到了600斤左右,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