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佛手味精天厨鲜:国货调味驱逐东洋美女“味の素”

    “天厨”味精老厂房险遭拆迁,唤醒市民的“佛手”记忆

    位于黄浦区顺昌路合肥路口的凹凸大厦,是天厨味精厂旧址,见证了民族老品牌工厂40余年的沧桑。1966年,天厨味精厂迁往普陀区,原厂址改成凹凸彩印厂,步入新世纪又变更了业主。这栋五层楼旧建筑再度引起市民的关注是在2012年10月,天厨味精厂旧址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消息一经报道,引起市民的普遍关注。

    事实上,天厨味精厂旧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就进入普查范围,被列入了全市4422个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而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损毁、改建、填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有法律的保护、广大市民的关爱,天厨味精厂旧址想必不会遭遇土崩瓦解的危险。不过,经此折腾,倒唤醒了市民对于这一日常饮食必用的调味佳品——“天厨”的“佛手”牌味精的美好记忆。

    “天厨”、“佛手”因“味精”而共生

    味精,学名为谷氨酸,早在1866年就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从植物蛋白中成功提炼。不过,将此研发为调味品,却要到40多年后的1909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从海带汤中提炼出谷氨酸钠,破解了食物鲜美的奥秘,随后利用这项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取名为“味の素”,迅速风靡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铃木株式会社推出的“美女牌味の素”很快倾销中国城乡各地。上海十里洋场南京路,以及其他主要商业街、车站、码头等,随处可见“美女”“味の素”的巨幅霓虹灯广告。

    霓虹灯闪耀之处,激起了一位曾在陆军部上海兵工学堂研习化学的青年的爱国豪情,立志要研制出国货调味品,为国挽回利权。他名叫吴蕴初,长期从事日用化工产品的研发工作。1920年初,应著名实业家、有着“火柴大王”美誉的刘鸿生之邀,他从汉口回到上海。看到日货“美女”“味の素”霸占中国调味品市场,吴蕴初决定放弃原先从事的炼铁和产生火柴原料等工作,专攻味之素的研发。日本高筑技术壁垒,吴蕴初只能从植物蛋白质提取谷氨酸钠的实验基础上摸索前行。他硬是靠着酒精灯、试剂瓶等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化学仪器,在家中大搞试验,周围邻居经常能闻到奇异的怪味。

    真是“三十而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吴蕴初实验成功。1921年春,在聚丰餐馆聚餐时,吴蕴初拿出了自己研制的调味品,大受朋友的欢迎。他有幸结识酱园业巨子张逸云,张筹措资金,先开了一家小型调味品生产厂。吴蕴初在生产出第一批调味品后,就及时申请专利,1923年5月获得批准。

    好产品要有一个好名称,吴蕴初从香精、糖精等物名中得到启发,觉得这味中精华,简称“味精”再合适不过了。味精虽从植物蛋白质中提炼而成,却有鱼肉的鲜味,极有助于佛教信徒的素食修行。中国自古有“天上珍馐出于庖厨”的美好传说,“天厨”二字随即跳出,且能照应“西天佛国”之“天”字。厂名就这样确定下来。至于味精的商标名称,自然要与厂名一脉相承,几经筛选,确定为“佛手”,含有凡夫俗子不能调理出如此鲜美的味精之意。1923年8月初,在今顺昌路兴建的大型调味品制造厂投产准备工作就绪。11月,天厨味精制造公司生产的“佛手”味精成功面世。
    “佛手”味精驱逐东洋“美女”味の素

    “佛手”味精问世后,宣扬“完全国货”,在上海主要路段,大做广告;同时,通过张逸云酱园业的营销渠道,打开市场。一些原先销售日货“美女”牌味の素的经销商,开始转向销售“佛手”牌味精。

    对于中国调味品市场出现的新对手,铃木株式会社充满敌意。1924年春,吴蕴初将“佛手”味精申请注册。铃木会社借口天厨味精厂的“佛手”味精产品的品名“味精”与“美女”味の素广告语所用的“调味精粉”四字相似,对北洋政府农商部商标局施加外交压力,要求取消“佛手”味精的商标及“味精”二字产品名称。

    吴蕴初积极抗争。不久,五卅运动爆发,民众对枪杀顾正红,点燃这场反帝运动导火索的日本人深恶痛绝,纷起抵制日货。吴蕴初捕捉时机,加大广告战的力度,宣扬“完全国货”的巨幅“佛手”味精广告遍及沪宁、沪杭铁路沿线;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产品展览会,扩大影响。在1925年由江苏省举办的第三次全国地方物品展览会上,“佛手”味精获得了展览会参展产品一等奖。在这种情况下,农商部商标局最终驳回了铃木会社的无理要求。

    “佛手”味精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美女”味の素最终于1927年底悄然退出中国市场。

    周恩来赞誉吴蕴初是“味精大王” “天字号”事业成功跨入新世纪

    吴蕴初不断增加资本扩大再生产;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1930年,“佛手”味精赴比利时列日产业科学世博会,斩获大奖;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佛手”味精连同中英文版的“百年调味精之进步”小册子一起赠送参观者,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助推产品远销南洋、欧洲等地区。

    “佛手”味精事业蒸蒸日上,吴蕴初又投资创建了天原电化厂、天盛陶器厂、天利氮气厂等化工厂,构建了“天”字号的化工企业集团。抗战期间,吴蕴初的工厂几经搬迁,坚持生产,支援抗战。正是在这个艰难时期,“佛手”味精打开了美国的味精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吴蕴初从美国返归故土,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周总理高兴地说:“味精大王回来了,欢迎欢迎!”“味精大王”四字高度概括了吴蕴初人生的巅峰作为。正当吴蕴初着手为新中国化工事业大有作为之际,却是天不从人愿,1953年病逝于上海,所幸他开创的天厨事业生命之树长青。

    1956年公私合营,上海各味精厂先后与天厨味精厂合并,进一步壮大了实力。就在这一年,天厨味精厂与科研单位联手五年攻关的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技术研发成功,在全国推广,使中国的味精制造技术一跃赶上国际水平。新世纪初,天厨味精厂并入上海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佛手”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佛手”味精远销欧美市场。2009年9月,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向市档案馆捐赠天厨味精厂的珍贵档案资料,“天字号”事业注定青史留名。